去年年底,關于美聯儲將于2019年加息兩到三次的預期還言猶在耳,新年伊始,拐點突現,無論從經濟數據表現還是投資者預期來看,聯儲政策或由緊入寬,即使“鷹”多“鴿”少亦無可奈何。
2018年12月20日,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至2.5%。這是美聯儲在去年的第四次加息。當時,美聯儲在決議聲明中暗示,2019年或將加息兩次,比2018年9月時暗示加息三次的言論明顯溫和。
但進入2019年,投資者越來越相信,美聯儲不會在這一年加息。
近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發布的“美聯儲觀察”顯示,美聯儲在2019年1月、3月、5月、6月、7月、9月、10月、12月的加息概率均為0%。
黑石集團副董事長Byron Wien年度“十大意外預言”(10 Surprises)也預測,美聯儲2019年全年都不會加息。
言論一向“偏鴿”的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卡普蘭也傾向于認為,美聯儲不會在未來幾季調整利率。
而利率期貨顯示,有投資者預計,今年年底前,美聯儲存在降息的可能,而這一幾率急升至50%以上。
三“鷹”一“鴿”
美國經濟明年可能減速,美聯儲貨幣政策面臨不確定性。
2019年,美聯儲投票委員人選將發生改變。4名新票委中有3人為“鷹派”,主張加息。這意味著,即便美國總統特朗普經常批評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及其利率政策,仍阻擋不了美聯儲內部加息聲音的加強。
據悉,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共有12名投票委員,其中8人為永久性投票委員,這包括7名美聯儲理事,外加紐約聯儲主席。剩下的4名投票委員由地方聯儲主席輪流擔任。
即將于2019年成為美聯儲投票委員的4名美聯儲官員分別是:圣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堪薩斯聯儲主席喬治、波士頓聯儲主席羅森格倫,以及芝加哥聯儲主席埃文斯。
這四人中,只有布拉德為“鴿派”,他反對再加息,認為其沒有必要且可能對美國經濟增長構成風險。與之相反,被認為是“鷹”中之最的喬治,因憂慮低融資成本會引發金融失衡與通脹風險,一直主張加息。至于芝加哥的埃文斯及波士頓的羅森格倫,立場處于上述兩人之間,但偏向鷹派。這兩人近期均曾主張加息以阻止經濟過熱,避免催生過度的通脹或資產泡沫。
“鷹”“鴿”淵源
美國媒體報道,過去55年來,有70%的美聯儲公開政策委員會委員擁有持續穩定的立場,他們或者是“鴿派”,或者是“鷹派”,剩下的就是“搖擺派”。
根據美國全國經濟研究局在去年發表的一篇文章,美聯儲政策制定者的“鷹”“鴿”或者“搖擺派”的態度,受到其出身、教育背景、政治利益、支持者,以及其對經濟發展的觀點和行動等多重因素影響。
研究發現,當一名美聯儲成員在高通脹期間出生、從與芝加哥大學經濟學院等類似學府畢業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并由共和黨總統任命,或由有既定理念的地方聯邦儲備銀行董事會任命時,該成員成為“鷹派”的可能性更高。
而“鴿派”大多出生于高失業率的年代,比如大蕭條時期,他們通常畢業于具有很強的凱恩斯主義信仰的大學(以東岸的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大學為代表),并由民主黨總統任命。不過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的思想流派之間存在相當大的趨同。
相比之下,“搖擺派”具有一部分“鴿派”成員的背景,但不全是。盡管“搖擺派”經常跟隨大多數觀點,有一些情況會引發“搖擺”情緒。比如當美聯儲面對嚴重的經濟議題:20世紀70年代的大通貨膨脹,對合理的貨幣政策框架進行密集討論;20世紀90年代初有關穩定價格和通脹目標的討論,以及對經濟狀況進行再認識等。
不過近年來,個人因素對于美聯儲成員的影響愈發減少。因為美聯儲成員已經趨于理解價格穩定以及靈活使用通脹目標的重要性。而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討論的議題又更多轉向金融穩定。
寬松預期
進入2019年,全球經濟放緩、各國股債波動并沒有因為進入新的一年而剎車,近期風險資產不斷跌價,交易員揣測加息周期是否臨近尾聲。
事實上,美聯儲未來的利率決策,美聯儲票委的基本立場其實僅是一小部分策動因素。鮑威爾及其他官員都強調,會以最新經濟數據作為政策決定的依據。
美聯儲官員已經預計,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會放緩,因為它面臨海外經濟增長放緩、政府刺激措施減弱以及美聯儲推動其自身貨幣刺激措施的持續性影響。
美國債市表現常被用來預測美國經濟健康前景和貨幣政策的走向,一些精準性較高的指標最新顯示,美國經濟今年陷入衰退的機會加大,或許迫使美聯儲停止繼續加息,轉向寬松。
新年伊始,美國方面公布的經濟數據令人失望。2018年12月,ISM制造業指數創金融危機后最大降幅。該報告促使投資者買入債券避險。
1月3日,美國兩年期公債收益率跌穿2.4%,為2008年以來首次與聯邦基金有效利率齊平(美國基準利率區間2.25%至2.5%)。而被視為最可靠衰退風向標的3個月/10年期美債息差,在1月2日創下“后金融危機”時代新低。
諸多信息顯示,美聯儲于未來24個月主動放松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增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