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張智博
中國潮玩文化風暴正席卷全球。
在過去的一年里,泡泡瑪特旗下THE MONSTERS精靈天團中的一員——LABUBU,憑借著丑萌丑萌的可愛外表以及與年輕消費群體的情感聯結,一躍成為全球頂流。
LABUBU的公仔和盲盒被韓國女團BLACKPINK成員Lisa瘋狂掃貨;LABUBU的毛絨掛件被泰國公主思蕊梵·娜瓦瑞掛在包包上,一同出席巴黎時裝周;就連足球巨星貝克漢姆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他的小女兒Harper送他的禮物:一個隱藏款的趣多多LABUBU玩偶。
在頂級流量的加持下,LABUBU的全球發售變得“一BU難求”。LABUBU在海外的“現象級”出圈,不僅讓世界記住了這家專做“無用之物”的新奇公司——泡泡瑪特,也讓整個投資圈不得不重新審視起潮玩經濟的商業邏輯。
在消費市場越發不滿足于物質的時代,潮玩品牌將其產品價值寄托于塑料玩具,打造出治愈成年人疲憊心靈的“撫慰藥方”。從拆盲盒刺激多巴胺分泌的隨機驚喜;到對于圓臉、大眼、丑萌,但又獨樹一幟形象的偏愛;再到集齊全套,發布到社交媒體上的心理滿足,每一步都精準觸及年輕人對于情緒價值的索求。
然而,潮玩市場暗流涌動,諸多困局可能反噬品牌。熱潮之下,部分黃牛坐地起價,隱藏款被賦予“奢侈品”屬性,搖身一變成了理財產品;饑餓營銷又迎頭遇上假貨泛濫,仿品甚至貴過正品,維權困難同樣成為不小的挑戰。
潮玩經濟的主力群體——“90后”和“00后”,這批為情緒價值一擲千金的消費者,同時也是市場上最精明的買家:他們愿意為故事付費,但并不希望為泡沫買單。當潮水退去,潮玩品牌終究還是要“以內容為王”。
萬聯證券李瀅認為,潮玩企業應不斷加碼IP設計,充實內容建設和品牌運營,以增強產品的文化內涵及情感價值;順應市場趨勢,開發適合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潮玩商品,并結合智能技術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購買體驗。
“不管幾歲,快樂萬歲”。潮玩經濟的終極密碼,就在于將人與IP、人與潮流文化之間的情感共鳴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價值。無論是英國曼徹斯特的青年通宵排隊搶購LABUBU,還是廣州塔下的白領們擁抱吉福特熊治愈加班疲憊,潮玩經濟都在向市場證明著:在愈發原子化的現代社會,給予蕓蕓眾生短暫抽離現實,去享受純粹快樂的權利,本身就是最昂貴的剛需。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