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期間,#國產鞋遭鞋販子炒作身價暴漲#突然沖上熱搜。一石激起千層浪,央媒紛紛跟進,發文痛批炒鞋。
今日,國內知名潮鞋購買平臺得物也對近期瘋狂的炒鞋熱潮作出回應。
得物回應:高價球鞋下架、賣家封禁!
4月6日上午,得物APP在官微發布“關于大家關注的近期個別鞋款價格波動的情況說明”。
1、在得物APP平臺上交易的商品大部分是常規款商品。與日常消費品類似,得物上大部分商品在新品發售后,因折扣等原因,價格低于發售價。除了常規商品,球鞋品牌方每年還會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推出少數全球限量商品。此類商品在得物APP所有商品中占比極低,且價格受到買賣雙方意向的影響,平臺不參與定價。
2、經核查,此次網傳圖中涉及的三款球鞋,即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李寧韋德之道 7wow 7 The Moment 超越限量款粉色款和安踏哆啦A夢聯名休閑板鞋白黑款,這三款球鞋的價格均為平臺賣家個人所設定,且在賣家設定的價格下并無買家成交或極少有買家成交。目前,針對這三款中賣家所標價格波動過大的球鞋,已進行下架處理。
3、除上述三款球鞋,得物同時對全平臺商品進行核查,另發現20款球鞋存在賣家所標價格波動較大的問題,對這些球鞋都做了下架處理,并對3名涉嫌惡意影響商品標價波動的賣家采取封禁措施。
4、得物APP一向倡導理性消費。平臺將會增加對賣家異常標價的監測,對賣家標價波動過大的商品,會第一時間做相關處理。一旦發現惡意操縱價格的賣家,將進行包括下架商品、封號等在內的嚴肅處理。
在得物發表聲明后,APP上的李寧球鞋已無售價5000元以上的鞋款,售價最高的一雙為4309元,此前報道中提及的幾款“高價鞋”均已下架。
李寧球鞋暴漲31倍?
清明小長假期間,有媒體報道稱,在得物APP上搜索發現,以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為例,頁面顯示僅有42碼,付款后7天內到貨,售價竟高達48889元。而該鞋參考發售價僅1499元,漲幅達31倍!但頁面上卻并無最近購買記錄,似乎是“有價無市”。
目前該款鞋已經下架。
李寧韋德之道7 wow7 The Moment超越限量款,41.5碼最高售價為29999元,相比發售價1699元漲了近17倍,購買數據達270條。
同樣,該款球鞋在得物上已無高價款。
安踏哆啦A夢聯名休閑板鞋白黑款,參考價為499元,但目前炒價達4599元,漲了8倍多,最近購買記錄有近9000條。
從事球鞋行業多年的李超(化名)表示,這段時間在其朋友圈,做國貨的同行不斷刷屏“求貨源,加價拿”。甚至有同行一口氣掃了10多萬元的貨,賺回了一輛車錢。
這些消息也引發了網友的大量吐槽,紛紛表示不值這個價。也有網友看到消息直接哭窮,“沒想到以后連國產鞋都穿不起了!薄霸贊q連國產都買不起了,救救打工人吧”……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痛批
針對這一現象,人民日報發評論表示,近日,由于一些跨國企業無理粗暴抵制新疆棉花,遭到廣大愛國網友譴責,一些洋品牌球鞋因此受到市場冷遇。廣大網友紛紛用腳投票,支持國貨,下單李寧、安踏等知名國產品牌。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炒鞋客“捕捉”到了商機,仿佛聞到了“血腥”,趁機轉戰國產球鞋市場,興風作浪。
炒鞋客在商言商沒有錯,但是不能為了大發橫財,就扔掉了倫理,突破了底線。這種無底線炒鞋,不僅導致國產球鞋價格飆升,特別是一些爆款鞋出現了一鞋難求的現象,消費者要么買不起,要么買不到;還傷害了廣大消費者的愛國情懷。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說是在消費廣大消費者的愛國心。
如此炒鞋,只有炒鞋客是贏家,輸家卻有很多。一個是欲哭無淚的消費者,特別是那些懷有愛國熱忱的普通網友,本來一腔熱情支持國貨卻被炒鞋客薅羊毛,乃至當“韭菜”割。另一個是經銷商,正如報道所稱,“鞋販子奔向國產品牌,買斷尺碼、配色,市場價慢慢就是他們說了算了,和經銷商沒關系,和品牌商更沒關系!痹僖粋是國產鞋行業,通過非正常手段把國產球鞋的價格升到畸形地步,脫離了國產球鞋的真實價位,最終傷害整個行業。
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遏制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監管部門應該堅決出手,通過法治手段為這輪炒鞋熱降溫。生產廠家需要多想出一些管用的好辦法,比如隨機應變增加供應量等。此外,經銷商、品牌商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發力,壓縮炒鞋客“作妖”的空間。
新華社發表時評稱,知名國產品牌的限量款球鞋在二手市場上存在一定溢價并不新鮮。然而,這一波價格上漲明顯超出溢價范疇,遠離價值規律。一件商品短短幾天漲價數十倍,顯然不是市場運行的正,F象。
近年來,國產品牌在科技研發和外觀設計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的確有了邁向中高端市場的底氣。加之當前一些洋品牌球鞋因其惡意“封殺”“新疆棉”行為受到中國市場冷落,消費者紛紛用腳投票支持國貨,國產品牌遇到良好發展契機。然而,如果因為“炒鞋”導致球鞋愛好者買不到想要的球鞋,進而讓國產品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無異于竭澤而漁,自斷國產品牌升級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少數互聯網平臺打著“真假鑒定”等旗號,在“炒鞋”問題上借機推波助瀾,還有一些平臺為“炒鞋”“囤鞋”的年輕消費者提供信貸支持,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誠信經營童叟無欺始終是企業應當遵循的發展正道,借機偷奸耍滑坑蒙拐騙終究只會害人害己。對當前一些網絡平臺借機哄抬價格的行為,品牌方應當盡快動起來,維護品牌形象。監管部門也應積極作為加強監管和引導,維護市場秩序,為“國貨”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央視新聞表示,炒鞋行為對于國產鞋行業也會有很大的傷害。炒鞋客通過非正常手段把國產球鞋的價格升到畸形地步,脫離了國產球鞋的真實價位,最終傷害整個行業。說到底,鞋是用來穿的,而不應是用來炒的,“炒鞋”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必須被遏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普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才能保證行業得到健康發展、不被傷害。
天價鞋的秘密 真相究竟如何?
有熟悉內情的網友表示,上述漲價的鞋,都是聯名限量款,本來發售就不多,發售時間也早,早就斷貨了,比如前述韋德之道4是四五年前出的鞋子了,一些配色是限售發售的,“幾年時間消耗得都沒剩幾雙,賣多少都隨賣家的心意,有沒有人買是另一回事。何況李寧有這么多鞋子,你難道非要買四萬八的?”
鞋價如何能炒起來?一般來說,廠家采用的限量款發行營銷手段是這個體系的核心中樞,如果廠家加大限量款鞋品的供應,那么市場上所謂稀缺性導致價格暴漲的基礎將不復存在。但限量發售產品只是鞋價溢價的一個重要因素,黃牛、莊家以及大型的交易平臺則逐漸將“鞋”的熱度推向高潮。
炒鞋的開端一般來說從限量版球鞋發售就開始了,有的鞋品甚至尚未發售已經在市場上有了超高的標價。如今每逢各大廠家發售限量款鞋品的時候,無論實體店還是線上都會有無數的人在等待,這其中不乏眾多黃牛,也就是鞋圈里所說的“鞋販子”。
這兩年可以頻繁看到“鞋販子”和店員勾結囤積貨源的新聞,囤積貨源意味著對某一款鞋的壟斷,是莊家、黃牛乃至交易平臺對鞋價格控制的根本所在。
更多網友對炒鞋都持理性態度,認為無論官網、實體店,國貨品牌選擇很多,供應都很充足,也不存在漲價,部分還有打折,“不喜歡李寧,那就安踏、匹克、回力、特步嘛!牌子多了去了,已經下架的鞋,就不買了唄,換雙鞋買。”
平臺該如何監管?
在諸多炒鞋新聞中,一個APP進入大家視線:得物。
有網友直言不諱地表示:都說了是得物上的價格,那很正常啊,那本來就是一個炒鞋的地方。
公開資料顯示,得物于2015年孵化于虎撲論壇,2017年8月,虎撲旗下的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推出“毒”APP。2020年1月1日,“毒”App更名為得物。
2018年,在王思聰等大佬推薦下,得物被大眾所知。之后站上潮鞋風口迅速圈粉,一度成為Sneaker和運動潮人圣地。
資本端也順風順水。2018年獲得虎撲資本天使輪融資,2019年2月,獲普思資本、高榕資本、紅杉資本中國投資;2019年4月,DST Global參與A輪融資。憑借十億美元估值,奠定獨角獸地位。
數據顯示,得物APP上“90后”消費主力在全平臺用戶中占比超過80%,中國每3個年輕人,就有1個使用得物APP。得物營利模式以收取賣家服務費和鑒定費為主,收取賣家服務費是大頭。換言之,賣家鞋價高低,決定得物抽取服務費的高低。
據媒體計算,一雙2000元鞋子,服務費為150元,如賣到1萬元,服務費就超400元?上攵,在這股炒作大潮中,得物獲利有多豐厚。
然而這種投機化的熱炒風,注定是場危險游戲。一些投資者不惜高額借貸、個別第三方平臺也提供分期加杠桿服務,隱患重重傳遞,一旦市場變化,連鎖風險不容小覷。
2019年10月,炒鞋市場瘋狂數月后,央行發出警示函指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點名批評了10余個炒鞋平臺,得物APP首當其沖。
2020年6月,中消協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指出,網購遭遇假冒偽劣是網友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監測期內,共收集得物App有關負面信息8735條,主要涉及假冒偽劣、鑒定費、優惠券等問題。
風口浪尖中,得物APP迅速發布了“鞋穿不炒”的倡議書,同時進行升級行動,加強潮流電商、潮流社區功能定位,并對品類加以拓展。
此外,Nice、識貨等也是這方面的玩家。平臺對此類炒鞋行為該持何種態度,也成為網友關注的焦點。
炒鞋有哪些風險?
“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幣,00后炒鞋”,近幾年,隨著年輕消費者對于潮流文化的追捧以及互聯網科技的發展,球鞋轉賣、炒鞋市場蓬勃發展。
炒鞋雖然看似利潤頗豐,但投資風險、經營危機、貨源渠道陷阱、龐氏騙局等各類套路層出不窮,使新老鞋販防不勝防。
近日,江蘇鎮江警方先后接到多人報警稱,在殷某處購買“期鞋”遭遇詐騙,其中僅一人就損失100多萬元。
經查,殷某虛構10億的存款證明,通過炫富博取“炒鞋客”的信任,以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價格為誘餌,向部分受害者出售“期鞋”,實則并沒有真實貨源。
案發時,涉案金額近600萬元,基本已被他揮霍一空。近日,殷某被判處詐騙罪,有期徒刑12年,并責令退還受害人共計584萬元。
“鞋商劉餅干跑路”事件也令炒鞋圈記憶猶新。
2019年11月,劉餅干被曝因為炒鞋欠款1000多萬,消息一出,立刻登上熱搜。有人罵他是騙子,也有人因他揭開鞋圈內幕為他叫好。
劉餅干從小到大一直喜歡球鞋,2017年,他還在上大學,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進入鞋圈做起了炒鞋生意。第一年入道,就掙了十萬元,這樣的經歷讓劉餅干有了自信。2018年,他選擇休學,并成立了自己的炒鞋工作室。
此時,炒鞋熱潮風起云涌,劉餅干炒鞋工作室的生意也是水漲船高。在一筆筆交易帶來的炒鞋暴利神話中,劉餅干希望能夠把生意做得再大一些,單筆交易動輒二三十萬。
炒鞋交易,通常都是買家先打款給賣家,賣家再發鞋給買家。但劉餅干卻發現,自己在收到款項的同時,因為鞋子瘋狂漲價,想按事先約定好的價格將鞋發給客戶完全不可能。
為維護其知名度和虛榮心,“劉餅干”通過高價購買球鞋并以市場價賠付的方式給買家,中間產生了差價。當資金鏈斷裂時,“劉餅干”通過活動包裝推廣自己,以此吸引更多顧客從而獲得新的資金。由于虧空越來越大,劉餅干開始不斷借錢拿貨,希望自己能夠在市場中成為贏家。
但是,球鞋價格的瘋狂讓劉餅干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難以為繼。短短幾個月時間里,他欠的錢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在不斷的惡性循環中,最終虧空的數字達到了一個他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1076萬。最終,劉餅干因涉嫌詐騙接受法律制裁。
另外,據國際金融報報道,部分“大佬”在鞋圈叱詫風云,表面為新手小白指點迷津,實則是暗地里“割韭菜”。有業內人士舉例說,“一雙鞋原價是1399元,正常溢價漲到1500至1600元,但大佬大肆宣傳該鞋款會漲,導致部分人開始買進,鞋價漲至2000至3000元。緊接著一些跟風小白聽信大佬判斷,預測未來還有增值趨勢,便再次加價購買,此時大佬乘機出掉手中的鞋子,熱度過去后鞋價跌落,小白買進的鞋子被套住!
此外,還有一些不可把控的潛在危機。許多名鞋憑借聯名款的標簽身價高漲,可一旦聯名品牌出現負面信息或發生重大政治錯誤,將對囤貨的鞋販造成重大打擊。
炒鞋圈內風險不斷,亂象叢生。一些不守行規的低素養鞋販,在與散戶交易中,隨意漲價變卦,稱為“鴿哥”。通常他們會在各類球鞋資源群里被掛出示眾,此類失去行業信譽的“鴿哥”,在未來散戶或者買手店的交易中幾乎不再有容身之地,只能被迫轉向平臺售賣。
另外,市面上存在一些鞋販團隊違法利用機器人技術,操控成千上萬個抽簽號以增大抽中限量版球鞋的幾率,蓄意形成某款名鞋的壟斷市場,掌握定價自主權,攪亂了球鞋正常交易的秩序。
鞋原本是用來穿的,有人卻借此用來金融化炒作,財富誘餌面前,很多人沉浸其中、樂此不疲,任意扭曲市場,此風不可長。
。ú糠炙夭木C合自國際金融報、中國證券報、藍鯨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