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4日電 24日,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協會村鎮銀行工作委員會發布了《中國村鎮銀行行業發展報告2019-2020》(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村鎮銀行機構組建數量由“數量”向“質量”轉變。至2019年末,村鎮銀行組建數量1637家,開業數量1630家,覆蓋了全國31個省份的1306個縣(市、旗),縣域覆蓋率達70%,且新設機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
報告顯示,村鎮銀行資產負債規模增速居銀行業首位。2019年末,2018、2019年末,全國村鎮銀行資產總額分別為1.51萬億元、1.69萬億元,負債總額分別為1.33萬億元、1.5萬億元,總資產、總負債兩年平均增速為14.52%、15.09%,較銀行業金融機構整體平均增速分別高3.9和5.1個百分點,居傳統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整體發展態勢良好。
支農支小特色明顯,對縣域、農村地區持續“供血” 成效顯著。截至2019年末,村鎮銀行支農支小的貸款余額連續7年保持在90%以上,累計發放農戶及小微貸款余額達5.59萬億元,存貸比78.5%;堅持“小額、分散”授信原則,戶均貸款余額33.4萬元,連續8年保持穩步下降。
流動性總體較好,風險抵補能力較強。2018、2019年末村鎮銀行流動性比例分別為69.13%、74.4%,均與主發起行簽訂了流動性支持協議,流動性風險整體可控;不良貸款率分別為3.66%、3.7%,資本充足率為18.3%、17.2%。
報告稱,主發起行對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截至2019年末,4家大型商業銀行累計設立村鎮銀行139家,6家股份制銀行設立村鎮銀行69家,95家城商行在215個市發起設立村鎮銀行463家,175家農商銀行在271個市發起設立村鎮銀行935家。不同類型主發起行的管理模式、公司治理理念、經營策略及風險控制策略對村鎮銀行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有強大的管控能力、戰略引領能力、品牌影響力和科技服務能力;股份制銀行有較強的市場反應能力,特色鮮明的管理模式和經營策略;城商行的小微信貸理念、技術、模式和管理經驗能較好地傳遞給村鎮銀行;農商行較好地傳承了“農村” 基因,與村鎮銀行的定位較為契合,在文化、服務、產品方面和農村、農民更近、更接地氣,能幫助村鎮銀行找準差異化經營理念和特色化發展模式,引領村鎮銀行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報告指出,村鎮銀行的發展機遇在于縣域經濟發展、普惠金融、差異化競爭優勢和體制機制改革紅利,挑戰集中在宏觀經濟、同業競爭、金融科技、品牌認可度等,提出了村鎮銀行未來發展思路,如堅守支農支小定位、探索特色發展模式、強化內部管理與能力建設等。(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