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新媒體攜手《中國經濟大講堂》節目特別策劃《戰“疫”后新機遇》,特邀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王一鳴獨家解答。在節目中王一鳴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是短期、階段性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王一鳴: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王一鳴認為從長期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因為疫情的短期沖擊而發生改變,一是因為中國仍然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當中,自我修復能力要更強;二是中國具有超大規模經濟體的優勢,抗沖擊能力比其它經濟體更強;三是疫情進一步凝聚了全國人民戰勝困難、團結一心、建設國家的決心和信心,對我們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王一鳴:防范“第二次沖擊”,關注疫情帶來的后續影響
王一鳴認為需要關注疫情帶來的后續影響,有人把它叫做“第二次的沖擊”。首先從外部環境來看,疫情在全球范圍迅速蔓延,增加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如今面臨的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全球供應鏈是否會出現中斷,這又會“倒灌”,反過來影響到中國的經濟。
從國內來看,也要關注疫情的一些后續影響,一是就業形勢會更加嚴峻,低收入群體會面臨更多的困難;二是復工復產需要過程,部分產品的價格或會上升;三是市場預期不穩定,房地產市場仍待觀察;四是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擴大,形成財政上的壓力;五是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對國內金融市場帶來沖擊和影響。
對于疫情沖擊,下一步怎么辦?
王一鳴表示應該分為短期和中期兩方面來制定應對策略。
![]() |
疫情之后,這些行業將迎來大爆發!四大領域機遇無限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帶來一定沖擊的同時,促進了一些行業領域的發展。疫情給哪些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王一鳴在節目中表示,疫情流行期間,在線零售、在線辦公、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新業態、新模式異軍突起,會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產生一系列影響。
首先,制造業的智能制造發展的態勢會進一步加快,工業互聯網會迅速地崛起;
其次,服務業的數字化改造升級會加快,將會誕生一批數字化服務領域新型的領軍企業;
另外,醫療服務需求會進一步增大,而且數字化的醫療服務、遠程醫療服務發展會加快。發展遠程醫療服務,中國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最后,在金融業方面,疫情以后境外投資者會進一步看好中國市場,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也會增強。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