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早在2005年3月,支付寶與工行的網銀支付業務合作上線,共同為用戶提供網上支付服務,工行成為全國銀行中首家與支付寶達成線上支付合作的銀行。素有“宇宙行”之稱的工商銀行,此次和阿里達成戰略合作,則標志著國內銀行業對科技的全面擁抱。
![]() |
75%的銀行正在或者已經啟動數字化轉型。“瘦身”是國內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直觀表現。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六大行合計減少網點數量277個。另據聯訊證券研報統計數據,自2016年5月30日至2018年5月28日,我國銀行物理網點共退出4591家,其中2016年1259家,2017年2540家,2018年792家,從2017年后半年開始銀行退出網點數目同比增速平均是55%。
不過,盡管銀行網點在減少,但是人們接觸到銀行產品和服務的渠道卻更加便捷,金融服務變得越來越“觸手可及”。這背后是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深入,從原來的自建渠道、場景,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提高柜面替代率以期提升客戶服務能力和服務粘性,到現在越來越多地與科技公司開展跨界合作,通過數據聚合、產品創新,開拓流量來源,提升客戶體驗。
銀行和支付寶的合作歷程便是這種轉型深化的反映。在支付寶成立之初,浦發、建行、工行、農行等10多家銀行接入支付寶,解決了支付寶資金來源的問題,建行還與支付寶合作賣家信貸服務,為淘寶賣家提供最高10萬元的小額信貸,扶持了網商群體的發展;2013年,支付寶普及移動支付,與超過200家銀行開展合作;2017年,銀行開始入駐支付寶小程序和生活號,2019年,更多銀行加入,平安、交通、浦發、招商等10家全國性銀行入駐支付寶小程序,通過小程序,用戶可以辦理銀行卡、購買理財產品、開具存款證明,無需跑網點,也無需下載銀行APP,而對于銀行來說,相當于近乎零成本地開設了一個能夠覆蓋全國用戶的“數字經濟分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指出,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需要更多場景土壤和技術支撐,阿里經濟體在這些方面的優勢,正好可以為這一轉型提供助力。具體到工行入駐阿里經濟體,體現了銀行開放平臺與阿里平臺經濟,雙方不是競爭,而是賦能共贏,對于銀行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科技,無論是戰略意義還是示范效應都前所未有。
![]() |
為什么銀行要尋求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這類科技公司的合作?一方面是因為這類公司擁有巨大的流量來源,另一方面更是因為銀行對于技術的迫切需求。
這在中小銀行的身上體現更多。“銀行最大的瓶頸是不夠敏捷。” 某城商行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需求的變化對于銀行服務的敏捷度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當前,90后、95后的使用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對銀行服務的需求有三點,隨時隨地、知我所需和量身定制。與此同時,在如今的開放銀行時代,銀行的能力要外延嵌入到更多需要金融服務的場景,當銀行的賬戶,風控,鑒權,核身服務嵌入到無數外部金融場景當中,系統可能會遇到爆發性增長。
相比中小銀行,作為先行者,工商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可謂進展神速。從今年5月陳四清上任以來,至少有4個進展都與金融科技有關:成立科技子公司;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下轄區塊鏈、5G等多個實驗室;發布智慧銀行生態系統ECOS;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全面戰略合作,推動金融科技領域進一步開放共享。
陳四清不久前在《中國金融》雜志上的文章《全球變局下的金融使命》上說,“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在深刻重塑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改變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形態、場所、方式和物理布局。金融機構必須把握金融數字化發展的未來方向,有效利用金融科技,大力開展金融創新,提升服務的精準性,降低服務成本,控制金融風險。”
Brett King在《銀行4.0》一書中提到,未來的銀行服務是內嵌的、即時的和無所不在的。咨詢公司Gartner指出,隨著銀行應對市場不斷提出新的業務模式和差異化價值要求,跨界合作可以更好的適應這種變化。
跨界合作產生的效果可能是銀行自身需要進行巨大投入才能夠達到的,而合作則大幅減少了成本。例如,某全國性銀行在支付寶上開設“阿里分行”后,有超100萬用戶申請開辦信用卡,銀行節省了巨大的獲客成本;2015年至今,數百家銀行在用支付寶的金融云技術提升服務水平,借助金融云,某股份制銀行的APP啟動速度從13秒降低到1秒,某城商行的APP啟動速度提升18倍,每日交易量提升了43%。
過去,馬云曾說“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現在看來,支付寶和銀行絕非簡單的競爭關系,兩者之間更是一種優勢互補,相互成就的關系。
正如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井賢棟此前說的,“沒有競爭者,只有同路人”。金融機構對于迎合新市場有著迫切的需求,從獲客、觸客到全域風控,從業務轉型到核心系統,支付寶這樣的超級應用培養的用戶認知和習慣 ,以及長期積淀形成的技術能力,對于傳統金融機構的線上化、數字化轉型而言是極有力的支撐,而銀行憑借自身的金融風控水平、客戶服務能力,能夠與螞蟻金服、支付寶形成互補,共同為用戶提供“千行千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工商銀行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簽署全面戰略合作,預示著金融科技正式步入開放生態的新階段,不再是草根金融,不再是草莽發展,今后更多的體現出金融平臺+科技平臺的深度合作。科技公司更多是數字平臺、基礎設施和生態角色,為金融服務提供更多場景土壤和技術支撐。商業銀行也不僅是牌照的輸出,也會在這場數字經濟時代分享到新的開放紅利,實現數字化轉型。雙方不是競爭關系,隨著合作的不斷加深,將以一體化的形式實現賦能共贏。
截至2019年6月的最新數據顯示,支付寶及其9個本地錢包合作伙伴已經服務了超過12億的全球用戶,成為非社交類第一大APP。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