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中國新聞社國是直通車主辦、大家保險戰略支持的“城心守歲月——共繪中國式養老新圖景”主題沙龍在京舉辦,多位專家共議養老新趨勢,探索多元化、專業化、智慧化的養老路徑。
與會專家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養老方式和制度體系發生了巨大變遷。養老方式從家庭養老走向社會化養老,基本養老服務也從兜底補缺邁向均等普惠,形成了既區別于傳統,又有別于其他國家的“中國式”特征。
“中國正經歷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家庭共時性變遷’,‘70后’‘80后’‘90后’都面臨著養老困惑。”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杜鵬說,官方正著力推進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那么,該如何增強“70后”“80后”“90后”的養老安全感?杜鵬提出五方面思考:一是政策支持制度化,建立穩定的養老預期;二是服務體系分層化,減少養老支持焦慮;三是服務內容精準化,提高服務質量;四是服務機制智慧化,發揮科技力量;五是主體協同多元化,合力構建養老安全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當代學者、作家周國平在活動中表示,養老有社會維度、物質維度、精神維度,無論是養老制度、養老社區建設,還是老年人的醫療護理等,都受到社會各界關注,但同時也應該關注養老的精神維度。周國平認為,老年人要閱讀、旅行、關注藝術和寫作,要把“老”養成年輕的狀態。
“中國銀發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顯現出與相關產業融合加速、新興產業不斷涌現、集聚發展態勢明顯等階段性特征,技術變化值得關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鎖凌燕建議,保險人的角色應該復合化,保險業要提供多樣化、個性化、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產品與服務,積極推動模式創新。
大家保險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欣表示,當前家庭養老呈現三大特征:一是老年人保持個體獨立與渴望代際親密并存,二是新時代老年群體需求趨向多元,三是對外部服務的需求蓬勃增長。李欣認為,養老服務不能僅依靠家庭,需要整合家庭、商業和公共資源,實現跨領域、多層次、全生命周期的綜合供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