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人形機器人展區,一場無聲的“負重競賽”正重塑全球技術格局。中國賽博格機器人推出的Cyborg-R01,以20kg的單機負載能力刷新全球紀錄,不僅填補了工業級重載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空白,更標志著我國在高端機器人賽道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人形機器人負載能力偏低
本次大會上,國內人形機器人主要聚焦服務、教育、康復等輕量場景,負載能力普遍偏低。公開的資料顯示,優必選WalkerX雙手負載3kg,適用于家庭與商業服務;其工業機型WalkerS1負載行走能力15kg。智元靈犀X2最大末端負載3kg,靈犀X2-N足式狀態可手持5.8kg,均以輕量場景為主。傅利葉GR-1側重康復,負載能力未公開,從場景判斷屬輕量級別。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國內多數人形機器人在靈活性與交互性上具備優勢,但20kg級工業重載能力的缺失,制約了其向汽車裝配、電力巡檢等核心工業場景的滲透,成為產業升級的短板。
國際品牌在重載人形機器人領域同樣存在技術瓶頸。特斯拉OptimusGen-2負載僅5kg,聚焦家庭輕量服務;波士頓動力Atlas雖實現20kg負載,卻缺乏工業級精細操作能力,無法完成消防閥門旋轉、不規則部件搬運等精準作業。
數據對比顯示,國際頭部企業或受限于負載能力,或在重載時喪失操作精度,均未能突破“靈活即輕量、重載即僵化”的行業困局。
賽博格成“全球最大負載”標桿
在國內外技術局限下,賽博格Cyborg-R01實現關鍵突破:靈巧手Cyborg-H01僅重500克,單掌抓取10kg,雙臂負載達20kg,續航4小時,專為高危工業場景設計。其核心在于仿生全身協同控制技術——通過肩、胸、膝多部位聯動承力,可穩定搬運不規則重物,如在汽車零件流水線以“胸部抵靠+腿部支撐”姿態搬運20kg部件,攻克傳統機械臂重心不穩的行業痛點。
“我們的靈巧手融合航天級力反饋技術與輕量化設計,既實現10kg抓取力,又保持0.1mm級操作精度,這是重載與精細的兼顧。”賽博格機器人創始人董典彪博士表示,團隊始終聚焦工業重載剛需,目標就是讓機器人在高危環境中替代人工,既解決20kg級部件搬運等實際問題,又從根本上降低人員傷亡風險。
重定義高危作業“新質生產力”
工業裝配中,可精準搬運發動機等重型部件,配合工人完成汽車組裝,可提升工作效率。電力巡檢時,攜帶檢測設備攀爬桿塔、穿越復雜地形,實現變電站設備全方位檢測,可縮短巡檢周期。應急救援場景,能在廢墟、火災現場搬運重物、操作救援工具,可降低傷亡風險。
昱烽晟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立雄指出,賽博格的突破不僅開辟了工業重載人形機器人新賽道,更標志著中國在高端機器人領域從技術跟跑到標準制定的跨越,其技術優勢與場景剛需的結合,有望重塑全球工業機器人競爭格局。
從“跟跑”到“領跑”,賽博格Cyborg-R01的20kg負載,不僅是一項技術參數的突破,更是中國高端裝備制造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提升的縮影。在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進程中,這樣的突破正為產業升級注入“硬核動力”,彰顯“中國智造”改寫全球產業格局的實力。(圖片由孫曼提供)(來源:中國日報網)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