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洞見未來,投顧陪伴成長。在7月11日舉辦的 2025 下半年投資策略會上,廣東博眾智能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廣東博眾”)重磅發布“博眾投顧智能體平臺”,標志著AI技術的持續進化正突破傳統投顧服務邊界,重塑行業應用范式。
一直以來,廣東博眾積極踐行“通過研究與科技,賦能客戶高效投資”的使命,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證券投顧服務深度融合,為投資者提供專業、高效、精準的投顧投教服務,獲得良好的口碑和行業廣泛認可。
廣東博眾持續引領金融科技創新:2022 年,入圍首批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引領行業金融科技應用前沿;2023 年與華為云達成全面合作,夯實金融數字化底座;2024年投顧數字人通過網信辦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推進智能投顧人機交互創新;2024年與廣東工業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深化AI在投研策略生成管理的應用;2025年接入DeepSeek大模型,探索“AI+投顧”智能化創新。
作為廣東證券期貨業協會會員單位、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員單位、廣州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理事單位、廣州數字金融協會優秀會員單位,廣東博眾積極參與行業AI生態建設,推進數字化轉型,目前擁有5項專利、69項軟件著作權,通過iso27001和27701雙認證。
戰略升級:博眾投顧智能體平臺重塑證券服務新生態
基于行業發展洞察和技術沉淀,廣東博眾啟動AI平臺應用戰略升級,重磅推出博眾投顧智能體平臺。該平臺基于大模型和Agent技術,面向證券投顧服務的各個場景,融合提示詞工程、工作流、知識庫、插件、數據庫、多模型適配、MCP等工具及組件,高效實現智能體的創建、管理與應用,更好地實現智能體的感知、決策、規劃、執行、反饋等流程和功能,賦能客戶體驗和服務質量提升,深化模式變革,推進證券投顧數智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三層架構:構建智能投顧體系化支撐
廣東博眾投顧智能體平臺集低代碼、高擴展性、跨系統無縫集成于一體,為證券投顧業務智能化發展提供體系化支撐,具備多模型、多場景、多模態、知識庫、RAG、MCP 六大關鍵特征。
作為新一代 AI 應用智能體平臺,其以 “大模型基座 - 訓推平臺 - 場景應用” 三層架構重構智能投顧體系:底層依托大模型基座構建智能推理與服務管理平臺,支持多模型快速接入與動態切換,實現數據治理、模型調優、服務監控全流程管理;中層融合特色知識庫與 MCP 協議數據通道,打造 “AI 推理 + 專業數據” 智能中臺,通過 RAG 技術實現數據采集、語義解析到知識圖譜構建的全鏈條智能化,為上層應用提供精準決策支持;上層支持高效構建與管理智能體應用,賦能多場景創新,重塑證券服務 AI 新范式。
場景賦能:六大場景構建 “AI + 投顧” 新體驗
廣東博眾投顧智能體平臺深度融合技術能力和應用場景,通過構建覆蓋投研、投教、投顧的智能體矩陣,實現產品創新與服務質量的雙重躍升:
投顧智能體:全天候 AI 投資管家
基于大模型技術、投顧專家知識庫、證券 MCP 服務等,提供多種投顧風格的智能選股、實時診股、盤面解析等功能,為投資者提供7X24決策支持和陪伴,提升客戶體驗。
投教智能體:證券知識的“學習搭子”
構建投資者能力畫像,匹配用戶學習水平,自動生成學習路徑,涵蓋投資知識、熱點解析、案例復盤等內容,智能輔助完成布置作業、交作業、檢查作業流程,通過 “學 - 測 - 練” 閉環體系,加速用戶投資認知提升。
AI 調研助手:投研效率加速器
借助 DeepSeek 大模型,實現實時語音轉寫、語義解析、重點總結,助力投顧從調研現場一手資料中快速提取關鍵信息,輔助完成報告撰寫,提升投研效率。
AI 策略助手:量化策略挖掘機
深度整合行情數據與博眾因子庫體系,以自然語言交互降低策略生產門檻,依托大模型智能算法實現因子識別、策略生成、回測分析及參數調優,構建從策略需求解析到策略產出的低代碼全鏈路體系,大幅提升量化策略研發效率。
AI 創作助手:投顧內容智能工廠
以 AIGC 技術為核心引擎,通過深度學習投顧老師的策略風格、分析邏輯及知識體系,在市場解讀、策略解析、服務陪伴等場景中實現內容的自動化生成與智能潤色,精準適配多元投教場景,為投資者打造有溫度的投教內容服務。
合規智能體:風控體系 AI 守門員
通過搭建投顧法律法規知識庫與合規審核正反案例庫,融合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結合合規專家動態標注體系,實現對文本、語音、圖片等多模態業務會話的智能化監控和質檢,有效提升合規審核質效,為投顧合規運營構建智能化防護屏障。
展望未來,廣東博眾將堅守使命,以“技術創新 + 場景賦能” 雙輪驅動AI平臺應用戰略,重構智能投顧服務,推動證券投顧服務高質量發展,開啟“AI+投顧”新征程。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