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見習記者 李雯雯】6月3日,國務院對外公布《政務數據共享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政務數據的目錄管理、共享使用、平臺支撐等工作進行部署,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作為我國首部聚焦政務數據共享的行政法規,《條例》在打破“數據孤島”的同時,高度重視數據安全保障,通過制度設計與技術創新構建全鏈條防護體系,標志著政務數據管理正式進入“安全與共享并重” 的法治化新階段。
打破“數據孤島”,推動形成政務數據共享“全國一盤棋”
《條例》明確,政務數據,是指政府部門在依法履行職責過程中收集和產生的各類數據,但不包括屬于國家秘密、工作秘密的數據。政務數據共享則是指政府部門因依法履行職責需要,使用其他政府部門的政務數據或者為其他政府部門提供政務數據的行為。
中共河南省委咨詢組研究員、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張占倉在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條例》整合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打破“數據壁壘”與“數據孤島”,推動形成政務數據共享“全國一盤棋”格局。這對于提升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意義重大,能助力實現業務協同與決策優化。有利于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方面,如推動政策“免申即享”,營造高效營商環境,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事實上,我國在政務數據建設方面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此前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4年)》提到,截至2024年底,我國已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政務外網全覆蓋,鄉鎮街道接入率達99.4%。近5年,各地區政務服務平臺數據共享累計超過5400億次,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累計超108億次。吉林、河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地打破政務數據層級壁壘,向上匯聚到各市州及省直部門,向下回流到各鄉鎮,加快推進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
安全與高效共享并重
盡管在政務數據管理工作上已取得顯著成效,但隨著數據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與深化,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難題也日益凸顯。其中,數據安全保障領域的挑戰尤為突出。
隨著政府數據與社會數據的深度融合,數據流轉環節增多、交互場景復雜,構建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機制已迫在眉睫。當前,數據安全防護能力明顯滯后于數據共享需求,數據被篡改、破壞、泄露甚至非法利用的風險持續存在,嚴重制約著政務數據的開放共享進程。
對此,《條例》明確規定,政務數據共享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網信、公安、國家安全、保密行政管理、密碼管理等部門,根據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推進政務數據共享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按照誰管理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明確政務數據共享各環節安全責任主體,督促落實政務數據共享安全管理責任。
河南坦言律師事務所主任張祖勤表示,除了落實《條例》各項規定、持續提升安全防護技術之外,還可以通過落實個人信息保護影響評估等制度,嚴禁超范圍使用數據,設置投訴舉報機制保障公民、企業合法權益。同時,加強相關人員安全意識培訓,提升安全防范技能。
張占倉進一步提出,抓好《條例》的貫徹落實工作,應以應用場景為牽引,從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出發,有序推進業務系統與地方數據平臺數據雙向共享,形成“以用促享、以享提質”的良性循環。構建完善相關配套規則和標準,針對政務數據目錄制定、共享流程等出臺細則,引導各級政府部門落實。強化數據安全治理主體責任,管控非必要采集數據行為,打擊數據濫用。通過培訓、宣傳冊、新媒體等多維度、多層面強化重點群體法治宣傳,提升全社會對政務數據共享工作的認知度、認可度。
責編:劉安琪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審:古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