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最近,中央網信辦發布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2個月的“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網絡‘黑嘴’”專項行動。此消息一出,宛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千層浪,迅速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熱議。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黑嘴”的身影可謂無處不在。這些網絡“黑嘴”手段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有的毫無底線,肆意詆毀攻擊企業產品質量、經營狀況,像個潑皮無賴般捏造虛假信息抹黑企業聲譽,甚至惡意投訴,企圖給企業制造麻煩;有的精心組織、操縱“網絡水軍”“黑公關”,如同指揮著一支黑暗軍團,聯動發布涉企負面信息,對企業或企業家展開惡意攻擊,讓企業在輿論的狂風暴雨中搖搖欲墜;還有的玩起了以商養測、以測養商、商測結合的虛假不實測評把戲,就像披著羊皮的狼,涂抹惡搞企業標識,侮辱貶損企業形象,嚴重損害企業品牌形象。
更為過分的是,一些網絡“黑嘴”將黑手伸向敲詐勒索領域。他們發布涉企負面信息后,露出貪婪的獠牙,以“刪帖”“撤稿”等名義,明目張膽地向企業索取“刪稿費”“公關費”,活脫脫一副強盜嘴臉;有的利用自身話語權和影響力,打著“輿論監督”“新聞監督”的幌子,要挾企業提供“保護費”,簡直是無法無天;還有的專門瞅準企業新品發布、上市、融資等重要時間節點,發布涉企虛假信息或負面信息,脅迫企業開展商務合作,把企業當成了待宰的羔羊。
還有部分網絡“黑嘴”沉迷于惡意營銷炒作。他們像個拾荒者一樣,惡意集納企業負面信息,然后唱衰企業或行業發展前景,試圖攪亂市場信心;或者歪曲解讀企業股權結構、財務報表、產品包裝等涉企公開信息或新聞報道,誤導公眾;更有甚者,翻炒企業舊聞舊事,蹭炒涉企熱點事件進行惡意營銷,只為吸引眼球,獲取利益。
在泄密侵權方面,網絡“黑嘴”同樣肆無忌憚。在公眾賬號名稱、頭像和簡介中假冒仿冒企業家姓名肖像,假借企業家名義發布信息,斷章取義企業家過往言論,就像鬼魅一般,肆意侵犯企業家權益;散布地域歧視、人群歧視言論,對企業家進行污名化或惡意貶損,破壞企業家聲譽;炒作、泄露企業家個人隱私,以“打假”“維權”等名義,到企業經營場所開展直播、短視頻拍攝等活動,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讓企業苦不堪言。
市場是法治經濟,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網絡“黑嘴”如此猖獗,嚴重擾亂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阻礙了經濟的健康發展。相關數據顯示,因網絡“黑嘴”的惡意抹黑,一些企業的銷售額大幅下滑,有的甚至面臨倒閉風險。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中央網信辦此次專項行動及時出手,明確重點整治四類突出問題,從多方面對網絡“黑嘴”形成圍剿之勢。這一行動猶如一場及時雨,給深受網絡“黑嘴”困擾的企業帶來了希望的曙光。當然,整治網絡“黑嘴”不能僅僅依靠這一次專項行動,還需要持續發力,形成長效機制。平臺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對信息的審核和管理,不能讓網絡“黑嘴”有可乘之機;企業自身也要提高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遇到網絡“黑嘴”的侵害時,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廣大網民也要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不盲目跟風傳播不實信息,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讓網絡“黑嘴”無處遁形,還企業一片健康發展的藍天。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