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徐兵】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出臺的消息一經發布,在民營經濟領域引發熱烈反響。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第一時間分享感受,言語間滿是欣喜與振奮:“我們民營企業家一直在盼、在等,這部法律的落地,真是太及時了!”
改革開放四十余載,民營經濟以“56789”的亮眼成績,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面對當下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猶如一場“及時雨”。劉永好直言,這部法律將為增強民營企業投資信心、穩定市場情緒注入“強心針”,對推動民營經濟穩健前行具有深遠意義。
談及法律亮點,劉永好重點關注市場公平競爭機制的完善。他認為,民營經濟促進法著力健全民營經濟組織市場準入領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機制,從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到保障各類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依法平等使用,再到預防和制止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壟斷、不正當競爭行為,全方位構建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負面清單越改越短,市場競爭環境必將越來越好。”劉永好深切感受到黨和國家對民營企業的重視與支持,這部法律以公平競爭審查機制為基礎、負面清單制度為抓手,持續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更有底氣。
在科技創新層面,劉永好對民營經濟促進法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牽頭承擔重大技術攻關任務的規定尤為關注。他坦言,當前經濟發展步入深水區,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亟須攻克技術難關。
以農業為例,我國在育種和智能化養殖方面與農業發達國家存在差距,過去的生產模式亟需優化改進。而民營企業參與和牽頭重大技術攻關,既能突破自身發展瓶頸,也能憑借豐富的應用場景、實踐經驗及靈活的資源調配能力,為國家技術創新提供有力支撐,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平等是民營經濟促進法的高頻詞,從制度和法律層面落實對國企、民企的平等對待,這是這部法律最核心的要點。”劉永好強調,盡管當下國內外形勢復雜嚴峻,但他堅信,只要有信心,有國家利好政策的支持,有廣大人民的信任,民營企業定不會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未來,將會有更多人投身創新創業浪潮,涌現出更多優秀企業家,與社會共同進步、與國家共同成長,在解決就業、增加稅收、擴大出口、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等方面貢獻民營力量。”
責編:史健 | 審校:陳筱娟 | 審核:李震 | 監審:古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