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王楠 文 冉衡 攝影 張小利 剪輯】人間最美四月天,暮春谷雨好時節。在河南這片農業大省的土地上,中國移動5G網絡如同一條“高速通道”,連接著田間地頭的每一個角落。通過“萬象耕耘”農業大模型等數智化手段,讓麥田管理變得更為智能,效率顯著提高,為中原糧倉的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糧田變“良田” 數智繪“豐”景
眼下正是小麥吐穗揚花的時節,大地的一雙巧手用時光的線條將它們紡織成綠毯,繪出中原大地一望無垠的勃勃生機。
在蘭考儀封鎮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的農田里,田間密布的氣象站、蟲情測報燈、墑情監測站等設備,如同農田的“智慧之眼”,實時捕捉著空氣溫濕度、土壤水分、病蟲害等關鍵信息,并通過移動5G網絡,傳輸至蘭考縣5G+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的“智慧大腦”,給種植戶提供準確的農事建議。植保無人機緩緩升起,依托中移凌云平臺,執行著打藥、施肥等精準變量作業,探索“低空經濟”中農業領域的創新實踐。
“這是高標田的灌排一體渠,可以實現旱能澆、澇能排。圍繞灌排一體渠建設有智能水閘設備,可以通過手機遠程控制水閘的升降,設備上還裝有水位雷達探測器,可以實時監測水位情況,由平臺分析決策后實現自動管理。現場的固定式、平移式、指針式等噴灌設備,也可以通過手機實現遠程控制。”中國移動(河南)鄉村振興數字研究院項目經理秦濟遠邊操作手機上的智能控制系統,邊介紹著不遠處的“農田小衛士”。
為全面助力蘭考鄉村數字化發展,中國移動以“田村一體”架構為核心,打造了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新樣板。“一方面通過‘天空地’感知網絡實時監測農田長勢,從而實現了智能灌溉節水超10%。另一方面還能通過智能農機調度,讓作業效率提升30%。”中國移動(河南)鄉村振興數字研究院副院長王一丁介紹。
如何讓農田科技更好用?中國移動自主研發了“萬象耕耘”農業大模型,以中國移動九天大模型為底座,通過集成多種農業典型場景的AI專業模型,進行協同運算與深度分析,為農業生產提供專業級、科學化的輔助決策建議。
“目前,大模型具備五大核心能力。一是農技知識問答能力,大模型搭建田間百科,整合了超4000萬條農業專業知識,讓農戶聽得懂、用得上;二是農情智能預警能力,通過多源數據構建防災護盾,通過衛星遙感與物聯網傳感器融合,實現農情災害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三是農田智慧灌溉能力,依托土壤墑情監測與氣象預警聯動,對機井和灌溉設備進行智能管控,提升肥料利用率和節水效率;四是農作物長勢監測能力,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巡田,可提前預測產量波動,為生產決策提供建議;五是農事智能規劃能力,結合田塊信息,利用AI工具對耕、種、管、收各環節農事作業進行指導。”中國移動(河南)鄉村振興數字研究院項目經理董繼飛介紹,目前,蘭考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初見成效,畝均綜合增收超過了500元,一幅豐收在望的“良田美景”畫卷徐徐展開。
此外,中國移動還聯合當地創新打造了農村“三資”監管、智慧村務、視頻綜治系統,實現了村務透明公開、鄉風文明和諧,打造了“科技興農、數智惠農”的新范式。
信息助農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除了種植技術的更新,依托蘭考縣5G+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中國移動將區塊鏈技術與紅薯等農產品產銷環節緊密結合,為蘭考搭建了農產品溯源平臺,服務于蘭考紅薯、花生和蜜瓜等特色農產品全生命周期溯源需求。據統計,目前累計接入30余種農產品,為7735批次農產品賦碼,掃碼超過9萬次,切實助力蘭考建設特色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售價,提高了農戶收入。
信息消費下鄉,也不斷激活著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在蘭考縣堌陽鎮的一家生產古箏的樂器廠,每一臺樂器都自帶“身份證”,輕輕一掃,手機界面上就會跳出來一個溯源碼,產品材質、尺寸、工藝等級、質檢信息、生產商等一目了然,讓消費者選擇更加合理。
“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移動打造的樂器溯源平臺。”中國移動(河南)鄉村振興數字研究院項目經理李建華介紹,平臺可對樂器全生命周期進行精準追蹤,消費者掃碼即可查詢,既能有效驗證產品真偽、了解產品品質,也能增強蘭考樂器的品牌價值。
植下一棵樹,留下一種精神。如今,泡桐已成為蘭考人發家致富的“綠色銀行”。在科技的助力下,產品不僅暢銷全國,還出口世界多個國家,助力蘭考成為名副其實的“樂器之鄉”。
智慧康養 溫暖張莊幸福“夕陽紅”
“這是健康手表,能檢測心率和血氧。俺家屋里還安裝了SOS報警器,床上還鋪了睡眠監測帶,24小時都有健康監測,心里感覺很踏實。”在蘭考縣張莊村村民游文超家里,他如數家珍地介紹著家里的康養“神器”。
這些貼心的守護,得益于中國移動在蘭考縣張莊村打造的智慧康養綜合治理平臺。結合張莊村老年人占比高、外出務工青壯年多、村內村醫資源緊張的現狀,中國移動設計了面向村委、村醫、村民三方需求的“智慧康養”整體方案,精準施策。尤其是針對常住五保戶、失能老人、80歲以上老人,目前已通過智能化平臺建設,實現了對這些重點人群的高效監管。
“在重點人群家中,我們幫助配備了養老五件套產品,包括移動康養中屏、SOS報警器、防跌倒雷達、老人健康手表、睡眠監測帶,便于村委實時準確地了解老人在家中的情況。”中國移動河南公司市場經營部智慧康養項目經理皇甫亮介紹,搭配這些產品為重點人群居家養老提供了“四級預警”響應服務,確保預警信息必達。
在智慧康養方案的助力下,張莊村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現在有了血壓計、血氧儀、血糖儀、尿酸儀、智能心電卡和智能化平臺,能適時掌握村民健康動態。”張莊村村醫李海昌感嘆,如今能夠遠程監測村民的健康數據,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此外,在全村公共區域,河南移動根據實際需求建立了完整的視聯網體系,實現了公共區域AI監控全覆蓋。攝像頭具備人臉識別、車牌識別、周界防護、防溺水等多種AI能力,可以大幅提升村委綜合治理水平,動態實時關注村內老人活動情況,用科技的力量溫暖著當地村民幸福的“夕陽紅”。
持續投入 打造鄉村標桿示范
中國移動不斷投入并創新模式助力農民增收。今年4月,中國移動聯合中國電科和中國機械總院舉辦“智賦和美鄉村 豫見多彩中原”央企消費幫扶聚力行動就是縮影之一,其搭建消費幫扶展銷平臺,切實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嘗嘗蘭考的紅薯,口感香甜。”在蘭考縣人民廣場消費幫扶活動中,中國移動派駐到蘭考縣小宋鎮程寨村的第一書記孫海濤向現場消費者不斷推介著蘭考的紅薯。孫海濤介紹,如今蘭考紅薯的名氣越來越大,大棚種植一年兩季,除了種植技術的更新,在駐村期間他還將中國移動的區塊鏈技術與紅薯產銷環節緊密結合,為蘭考搭建農產品溯源平臺,服務于蘭考紅薯、花生和蜜瓜等特色農產品全生命周期溯源需求。目前累計接入30余種農產品,為7735批次農產品賦碼,掃碼超過9萬次,助力蘭考建設特色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售價,提高農戶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中國移動河南公司全面建設七大數智化工程,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在國家級、省級數字鄉村試點中打造標桿示范。數據顯示,2024年河南公司已完成涉農網絡投入22.4億元,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數字動能。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河南移動已實現全省4.5萬行政村千兆光網全覆蓋,建設農村5G基站4375個,累計達3.16萬個。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移動還針對農村特殊群體推出專項資費優惠,目前已惠及26.58萬農戶家庭。
依托5G網絡優勢,河南移動在智慧農業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在蘭考縣落地的5G+高標準農田指揮調度平臺,推動全縣夏糧實現6.77%的增產;漯河建成的全省首個小麥無人農場,通過現代監測手段實現精準種植;南陽打造的西峽香菇全產業鏈信息化系統,則有效帶動當地特色產業升級。
在鄉村治理方面,河南移動聯合研發的“慧村”數字鄉村平臺新增覆蓋行政村1500個,為基層治理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在教育醫療領域同樣取得重要進展。周口建設的教育城域網和精品錄播教室,開封實施的60余所學校智慧安防升級,有力推動了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在醫療健康方面,安陽推廣的5G移動癌癥篩查車和開封落地的“5G+智能醫廢”項目,覆蓋96家鄉鎮衛生中心,讓優質醫療資源更好地下沉基層。
在文化數智工程方面,河南移動則通過電視大屏提供智慧黨建、農產品幫銷等內容,并聯合開展“文化進鄉村”公益演出,暑期夏令營關愛留守兒童,強化鄉村文化陣地。而在金融數智方面,不僅為農商行等提供金融專網服務,還為用戶提供金融普惠短息服務。以焦作為例,其每月發送普惠金融短信500萬條,持續為農村機構、農民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未來,中國移動將持續加大農村地區信息通信網絡投入,繼續發揮數智化技術優勢,不斷創新數字賦能鄉村發展應用和場景,持續升級數字鄉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打造數農融合的“鄉村大腦”,為河南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提供強大助力。
責編:史健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古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