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善科致遠·創見未來——金融支持科技企業發展大會”在杭州舉行。會上,浙江大學與浙商銀行聯合發布了全國首個用于衡量城市人才金融生態的量化模型——“人才金融生態指數”的研究結果。浙商銀行發布了涵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善科陪伴計劃”、以“金融顧問”為牽引的數字生態“1+N”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善數科技金融平臺”,分別從“善”和“數”入手,多方協作,共同為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構建“數據+場景+生態”三位一體的服務新范式。
政府引導:“人才金融生態指數”助力培育“創新土壤”
“杭州六小龍”為何如此“出圈”?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以下簡稱“金服會”)主席,浙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陸建強認為,杭州所提供的“創新生態”起到了關鍵作用。“人才是主體,數字經濟是土壤,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空氣,金融要素是活水,它們共同構建了一座城市的大生態。未來,城市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從‘運營城市’向‘運營生態’轉變。”
城市的“創新生態”該如何衡量與判斷?會上,浙江大學與浙商銀行聯合發布了“人才金融生態指數”。該指數通過“人才金融市場”“人才金融體制機制”以及“人才金融服務賦能”三大維度的指標,對城市的人才金融生態情況進行精準刻畫,助力地方政府乃至全社會從整體上把握金融支持人才創新的現狀和薄弱點。
“根據研究結果,我國人才金融生態發展水平領先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且多集中于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其中,金融業增加值最多的10個城市里,副省級城市占據半壁江山,深圳最高,廣州、成都、杭州、南京次之。”現場,浙江省人才發展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教授陳麗君對結果作了詳細解讀。
據悉,三大維度的指標,通過專業化、可視化的數據,直觀反映了一座城市在金融資源供給、金融服務賦能、金融政策支持、金融制度保障方面的能力和金融需求潛力方面的特征,幫助政府、投資者、人才做出更準確的決策判斷,更好地服務人才創新和城市發展。
機構合力:“善數科技金融平臺”多元構建“創新生態”
金融通過將資源配置到科技企業,能夠有效放大整個城市的創新能力,是創新生態的“活水”要素。而業界普遍認為,金融與科技要在創新生態中深度融合,轉變金融傳統服務模式,串聯起政府引導基金、產業基金、創投、風投、銀行、證券、保險等資金鏈條,為科技企業構建“股、債、貸、保、擔、租”多元化接力式融資支持系統,推動資金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的“四鏈融合”。
陸建強指出,目前,金融發展面臨著金融定位、數字化和高質量發展三大變局。在這三大變局之下,金融必須有更高的站位和情懷,實現與科技雙向奔赴;要重塑發展理念和服務模式,從傳統的“資金提供者”角色轉變為“創新生態構建者”,實現“從單點服務向綜合服務”“從短期逐利向長期陪伴”“從被動響應向主動賦能”三大轉變,從而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還需要社會各方合力構筑科技金融服務生態,以多元化資源和生態化賦能,全方位支持科技企業發展。
為城市“創新生態”打通金融活水樞紐,無法僅靠金融機構單兵作戰,而是要匯聚各方資源要素,協同發力。會上,金服會與金玉聯盟共同發布了“善數科技金融平臺”。該平臺以金融顧問制度為牽引,致力于推動跨區域、跨行業的科技要素、金融資源與產業場景深度融合,縮短科技企業金融信息獲取路徑,提升科技企業融資可獲得性。
企業深耕:“善科陪伴計劃”持續提供“創新動能”
在杭州創新大生態的引導下,在科技金融生態的相互賦能下,金融機構“支早支小支硬科技”進一步升級。
當天,浙商銀行發布了面向科技企業的全新綜合金融服務品牌——“善科陪伴計劃”,從人員陪伴、場景陪伴、產品陪伴、生態陪伴四個維度進行升級煥新,構建了更全面的“陪伴支撐網絡”, 與科創企業的成長同頻共振。
“我們將為每個科技企業配備專屬的金融顧問團隊,并聚焦研發轉化、引入創投、股權激勵、上市排隊等核心場景,迭代場景化解決方案;同時將聯合政府部門、投資機構、科研院所等構建科技金融服務生態,為科技企業提供可持續的成長動能。”浙商銀行副行長駱峰介紹。
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科技企業所需要的金融服務會有很大差異。“例如在初創期,企業的核心難點在于‘企業技術價值和金融信用價值的斷層’,手握先進技術,卻因技術價值無法量化,難以獲得首筆融資。”駱峰進一步介紹,“對此,浙商銀行實施‘善本信用工程’,推動授信風控體系從重視財務指標轉向重視社會價值,將企業的人才、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轉化為金融資本,實現可量化、可融資。而當進入成熟期,其核心訴求可能是‘產業鏈布局’‘全球化發展’或是‘資本化運作’。我們則會提供供應鏈金融、跨境金融、并購貸款、資本市場業務等服務,幫助企業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話語權。”
浙商銀行在全國首創“人才銀行”金融服務品牌,為科技企業提供“全周期、全鏈條、全方位”陪伴式綜合服務。近年來深入踐行“善本金融”理念,已在金融顧問制度、“善本信用”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實踐成效。后續,該行將持續以“善本金融”為錨點,把科技金融的實踐融入城市創新生態的肌理,助力培育更適合科技企業成長的創新生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