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地方陸續召開各省份經濟工作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研究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
擴大內需是重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九項重點工作任務,其中第一項就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如何擴大內需,中央在財政、貨幣等政策上發力,地方又如何尋找著力點,提振本地的消費?
“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和“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依然是擴大內需重要的動力,也是地方爭取的重點。從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兩重”“兩新”對于擴大有效投資,推動消費持續回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0月份召開的國新辦發布會還透露,明年要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并優化投向,加力支持“兩重”建設。將在年內提前下達明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支持地方加快開展前期工作、先行開工實施。
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省委經濟工作務虛會上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必須把準政策取向、抓好政策落實,結合湖南省實際進一步研究完善配套措施,促進政策從“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銜接協同,爭取更多項目、資金、資源落到湖南。
河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撬動更多大宗消費。更高質量推進“兩重”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益。
在“兩新”“兩重”之外,地方能否更多發揮自身作用,尋找更多的擴大內需的途徑和措施呢?
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楊暢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費”。從消費的微觀實現機制上來看,包括消費能力、消費意愿、消費場景、消費對象等多個相互串聯的環節。當前大力提振消費,可能在這四個維度發力。
實際上,在地方經濟工作會議上,各地也根據地方實際條件,以及擴大內需的不同環節和領域,提出各具特色的擴大內需的思路和措施。
比如,江蘇就把消費能力作為重點。江蘇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統籌推進促消費、增收入、惠民生,更加注重以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居民增收,用心用情做好教育、醫療、生育、養老以及困難群體保障等工作,在改善民生中釋放消費潛力。
云南則更加突出消費場景。云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旅游升級為牽引,拉動消費、擴大內需。要從消費端推動云南旅游從觀光游向深度游升級,深化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全域旅游,進一步豐富“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體驗場景,把“旅居云南”作為實現深度游的重要抓手。要從供給端培育壯大旅游業經營主體,打造全省旅游發展的“火車頭”,形成龍頭企業領跑、各類企業跟上的局面。
湖北提出,統籌優化供給和擴大內需。堅持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加強新型城市基礎設施、新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夯實發展底板。把社會建設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動力,加大社會建設投入,增強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大力發展服務經濟。
不僅如此,湖北還提出,激活城鄉融合發展的內需潛力,以三大都市圈建設引領區域協調發展,因地制宜推進市州城區城市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加快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經濟大省要挑大梁
2023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今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鼓勵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各展所長。
從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看,經濟大省領跑對全國經濟穩定增長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經濟總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江蘇、湖北、山東、福建、浙江、安徽、四川和河南等8個省份經濟增速超過全國。
從地方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通報看,經濟大省紛紛表態要“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責任”。不僅如此,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經濟大省支持的表述,也是經濟大省認為促進其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
江蘇省經濟工作會議就強調,作為經濟大省、開放大省,江蘇經濟運行一直保持穩健,發展韌性持續提升,產業、科技、人才、營商環境、樞紐節點等方面優勢不斷積累。特別是黨中央明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一攬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效應持續放大,給明年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浙江省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朱衛江日前在浙江省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浙江一定自覺扛起政治責任,不僅在“量的合理增長”上走在前列,更在“質的有效提升”上示范引領,在“服務國家戰略”上主動擔當,更好發揮帶動和支柱作用。
朱衛江還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了浙江“挑大梁”的措施和具體指標。
朱衛江表示,第一,在“量的合理增長”上走在前列,就是要通過努力,全力辦好自己的事,使明年經濟增速高于全國平均0.5個百分點左右,繼續保持消費、出口、就業、居民收入合理增長,持續鞏固提升經濟運行穩進向好態勢。
第二,在“質的有效提升”上示范引領,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的質效,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蝶變走新路,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加快建設現代化企業和世界一流企業,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多貢獻。
第三,在“服務國家戰略”上主動擔當,堅持國家所需、浙江所能,高質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主動服務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特別是推進完善建設世界一流強港和“四港”聯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健全打造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體制機制改革等重大改革,高質量辦好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等展會,努力為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