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喜德縣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配套技術和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著力構建馬鈴薯高質量發展格局,持續擴大項目影響力。7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四川大涼山地區特色種植業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所屬課題——“喜德縣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實施單位喜德縣袁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在位于喜德縣冕山鎮爾史村的核心示范基地共同組織召開田間觀摩會。涼山州科技局、喜德縣教體科局、農業農村局、項目課題部分成員、新型經營主體、種植戶代表等共計40余人進行了現場觀摩。
據悉,自2022年10月啟動以來,課題瞄準喜德縣馬鈴薯新品種迭代更新緩慢、養分配比不合理、病害綠色防控技術措施不到位、配套農機具匱乏等產業癥結,篩選出了川涼薯10號、川芋50、云薯108等6個適宜在喜德縣種植的高產優良新品種,明確了示范品種川涼薯10號最佳養分配比和最適播種密度。同時南京農業大學開展晚疫病致害規律研究,基本摸清了喜德縣馬鈴薯晚疫病遺傳結構和抗藥性變異情況。在示范過程中,課題承擔單位喜德縣袁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引進馬鈴薯山地作業全套設備,集成一套包括良種選配、晚疫病綠色減藥防控、機械化作業于一體的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綜合技術,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馬鈴薯3000余畝,技術培訓7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觀摩會上,課題各任務版塊負責人分別匯報講解任務推進情況,植保無人機進行了現場飛防演示。與會人員高度評價課題所取得的成果,紛紛表示項目的順利實施,是科技創新工作堅持“四個面向”的具體體現,進一步推動了“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樹立了良好的借鑒示范樣板。同時,對課題工作任務提出了寶貴建議,希望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開展聯合攻關,產出更多科技成果服務鄉村產業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