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合作功能區、天津“一基地三區”城市定位的核心區,天津濱海新區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交通、金融等領域積極融入協同發展大局。10年來,濱海新區在科技創新、產業協同、營商環境等領域不斷展現協同發展的新作為。
著力協同創新
2月28日一早,濱海—中關村(000931)科技園內,致導創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曉宇就帶領團隊開始了新一輪產品研發。該公司研發總部在北京,中試和生產車間設在天津。李曉宇說,作為首批從北京落戶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的科技企業,公司對濱海新區協同創新的氛圍非常滿意。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是我國首個跨省區市的全面改革試驗區,京津兩地打破了過去的行政轄區界限,園區實行兩地共管共建,實現中關村創新基因從北京到天津的“帶土移植”。
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單澤峰說,科技園旨在加快打造有利于研發創新和成(002001)果轉化的“類中關村生態體系”。園區實現了“北京研發、天津轉化”的創新鏈與產業鏈“雙鏈融合”,逐步成長為京津冀協同創新的“豐產田”。
提及京津冀產業協同,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天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蔡輝感受很深。該公司打造的世界首臺大直徑超小轉彎全斷面硬巖掘進機“撫寧號”,其設計、支護系統、產品組裝和調試等各個環節都是三地技術團隊聯合攻關的成果。
10年來,濱海新區以創新協同為引領,以產業協作為重點,不斷優化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務業等產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營業收入持續增加。
加碼互聯互通
位于濱海新區的天津港(600717)是京津冀和“三北”地區的海上門戶、雄安新區的主要出海口,2023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200萬標箱,比2014年增長58%。
天津港集團副總裁羅勛杰介紹,天津港集團發揮港口戰略資源作用和區位優勢,主動適配京津冀經濟結構和產業體系,運營京津物流園,建設輻射服務京津冀的“城市冰箱”。
10年來,濱海新區依托天津港、京濱鐵路、津濰高鐵(天津段)等交通設施,推動物流成本、人員通勤、內外貿航線等不斷優化,加速實現交通物流協同發展。
春節假期后復工復產的“濱投6號”盾構機刀盤再次徐徐轉動,投入緊張的施工中。中鐵建工集團天津軌道交通Z2線03標段施工負責人王慶濤說:“Z2線建成后將有效銜接‘京津’‘京秦’軌道交通線路,帶動濱海新區與京津冀其他地區生產要素的流動和集聚。”
濱海新區副區長陳波介紹,10年來,濱海新區在交通協同領域持續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各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濱海新區至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間的通勤時間基本壓縮至約1.5個小時。
培育壯大產業
濱海新區通過實施民生、環保、金融等一系列舉措,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培育沃土。
日前,首批跨關區的832件保稅展示商品,從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運至濱海新區。天津海關自貿處特殊區域發展科科長孫永立介紹,消費者可在實體店詳細了解這些商品,只需手機掃碼,就能下單保稅商品。
金融系統為濱海新區協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在濱海新區下轄的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飛機、船舶、海工裝備等都可以租賃。農行天津市分行機構業務部總經理趙子成介紹,該行針對天津市飛機租賃融資需求,打造農業銀行(601288)系統內首個飛機租賃專項融資產品,助力東疆產業發展。
“我們還支持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承接平臺建設,融入京津冀協同創新體系,通過信貸工具支持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完善基礎設施,助力天津港集團綠色零碳港口建設。”農行天津市分行大客戶部業務管理部經理王羲羲說。
近年來,濱海新區推進制度創新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累計形成153個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案例,其中“首單”“首筆”達30個,有力保障了京津冀產業協同、企業和科研機構間協同創新順利開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