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航母又著火了!
當地時間12月22日,俄羅斯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發生了火災。該航母正在位于摩爾曼斯克的紅星造船廠中進行維修。目前火災已經被撲滅。
俄烏沖突進展方面,當地時間12月22日,烏克蘭首都基輔拉響防空警報。同日,烏克蘭國家電網公司發布消息稱,烏首都基輔大規模斷電情況仍在繼續,該市電網壓力情況短期內無法得到緩解。此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
印度也有突發事故。當地時間12月21日11時左右,一輛搭載學生的大巴車在距離印度曼尼普爾邦首府英帕爾約55公里處失控墜崖,已造成至少7名學生死亡,超35人受傷。印度總理莫迪當地時間21日在推特上發文對遇難者家屬表示慰問。
與此同時,歐洲航天計劃受到重挫。當地時間12月20日,“織女星-C”火箭發射失敗,損失兩顆衛星,上述事故導致“織女星”系列火箭停飛。
俄羅斯航母發生火災
當地時間12月22日,據塔斯社報道,俄羅斯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發生了火災,沒有人員傷亡。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稱,這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發生火災后的第一現場圖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正在位于摩爾曼斯克的紅星造船廠中進行維修。目前火災已經被撲滅,未造成損失。
“庫茲涅佐夫”號于1991年開始在蘇聯海軍服役,后為俄羅斯海軍繼承,隸屬于俄羅斯北方艦隊。艦體全長306.5米,高64.5米,最大航速29節。
2018年4月,俄羅斯國防部同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簽署了維修合同,用于維修及改裝俄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2019年12月,正在維修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也發生過一次嚴重的火災,過火面積達600平方米,造成2人死亡,十余人受傷。
今年6月份,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總裁拉赫曼諾夫在接受俄新社采訪時表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將于2024年一季度重返俄海軍戰斗序列。
俄烏沖突進展方面,當地時間12月22日,烏克蘭首都基輔拉響防空警報。同日,烏克蘭國家電網公司發布消息稱,烏首都基輔大規模斷電情況仍在繼續,該市電網壓力情況短期內無法得到緩解。
當地時間21日下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這是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澤連斯基首次離開烏克蘭境內,尋求國際盟友在軍事和經濟上的進一步援助。
美國總統拜登在共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包含“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在內的約18億美元額外軍事援助。
另據俄羅斯衛星社報道,當地時間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羅斯國防部部委會擴大會議上發表講話說,俄羅斯將完成“特別軍事行動”的既定任務,確保俄羅斯所有領土的安全。
歐洲航天計劃受重挫
近日,歐洲“織女星-C”火箭發射失敗,損失了兩顆衛星,這也導致“織女星”系列火箭停飛,歐洲航天計劃遭遇重挫。
據新華社消息,當地時間12月20日22時47分,“織女星-C”火箭在位于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飛行兩分多鐘后火箭出現“嚴重異!,偏離預定發射軌道,地面控制人員下令火箭自毀。
“我們5個月前進行了一次完美的發射,但這次失敗給我們重創,我們不得不面對!睔W洲航天局“織女星”項目主管斯特凡諾·比安基說。
歐航局從2003年開始研制“織女星”火箭,2012年首飛成功。“織女星-C”火箭2014年開始研制,意大利、法國等13個國家參與其中!翱椗-C”火箭今年7月首次發射成功。歐航局當時說,首飛成功標志歐洲火箭發射事業開啟“新時代”。
12月20日的發射是這型火箭第二次發射和首次商業發射,搭載歐洲空中客車公司兩顆用于組網的高分辨率地球觀測衛星。發射服務商法國阿麗亞娜航天公司說,這次發射失敗原因的調查結束前,“織女星”和“織女星-C”火箭將暫停發射。
歐洲先前依靠阿麗亞娜火箭執行重型發射任務,用俄羅斯火箭執行中型發射,用“織女星”火箭搭載輕型載荷。然而,烏克蘭危機今年2月升級后,歐洲聯盟制裁俄羅斯,俄方中斷合作。歐洲的下一代阿麗亞娜6型火箭遲遲無法投入使用,首飛時間一再推遲,從原定的2020年延后至2023年下半年。
日本或迎來漲價潮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明年可能迎來漲價潮,將有逾7000種食品漲價。
參考消息網援引共同社22日報道稱,在日本政府調高2023年度經濟增長預期之際,日本“帝國數據庫公司”21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當天,在105家上市的主要食品飲料制造商中,已決定在明年1月至4月實施漲價的商品種類達到7152種,平均漲幅為18%。這是今年同期實際漲價種類(4672種)的約1.5倍,漲幅也較今年全年的平均14%上升4個百分點。
報道稱,日本政府22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2023年度經濟預期,預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1.5%。政府設想實現加薪支撐消費,較今年7月估算的1.1%做出上調。與此同時,政府預測2023年度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包括生鮮食品的綜合指數)將上升1.7%。
報道指出,在能源與食品價格居高不下的影響下,日本2022年度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預計將較上年度上升3.0%,達到1990年度(3.3%)以來高位。
“帝國數據庫公司”負責人指出,除原材料價格上漲外,物流費和人工費等也上漲,“成本上升壓力無法消除,在貼近消費者的食品領域,價格轉嫁也進展不足”。預測今后還將陸續漲價。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