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經濟在全年分量最重,也是持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的窗口期、關鍵期。
近段時間以來,地方密集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發布新一輪穩增長政策措施,強調錨定主要目標力爭最好結果,全力打好四季度收官戰。第一財經梳理發現,針對當前需求偏弱的突出矛盾,擴投資、促消費、促進產業升級、紓困市場主體等依然是我國穩經濟穩增長穩預期的重要手段。
多位專家分析,經歷了三季度的修復,四季度經濟雖仍有一定壓力,但更多積極的因素將會出現,推動穩定增長。四季度穩增長的重點在于穩內需、穩預期、提振有效需求。下一步宏觀政策的著力點將是著力促進居民消費、擴大民間投資,特別是要盡快推動房地產行業企穩回暖,提升實體經濟活躍度。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9月28日召開的穩經濟大盤四季度工作推進會議,對該項工作開展再部署、推進再落實。會議要求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鞏固經濟企穩基礎、促進回穩向上。四季度經濟在全年分量最重,不少政策將在四季度發揮更大效能,要增強信心,抓住時間窗口和時間節點,穩定市場預期,推動政策舉措全面落地、充分顯效,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上述會議指出,針對需求偏弱的突出矛盾,想方設法擴大有效投資和促進消費,調動市場主體和社會資本積極性,繼續實施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注重用好近期出臺的兩項重要政策工具。一是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根據地方項目需求合理確定額度投放,加快資金使用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二是用好專項再貸款、財政貼息等政策,加快推進制造業、服務業、社會服務等領域設備更新改造,盡早形成現實需求。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盡管當前中國經濟回穩,但與正常增長水平相比還有一定距離,需要宏觀政策在穩增長方面進一步發力。其中,四季度的重點是抓落實,即把前期各類政策紅利向市場主體充分兌現,激發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確保四季度增速向5.5%左右的正常增長水平靠攏。
10月7日浙江省召開的省政府工作部署會指出,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政策落地落細、重點項目謀劃建設、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推動工業回升向好、迎峰度冬能源保供等各項工作,全力爭取最好結果。要加強對四季度經濟形勢的分析研判和科學預測,要認真做好督導服務“后半篇文章”,確保各項政策舉措一抓到底、抓出實效。
在各地部署四季度穩增長舉措中,擴投資、促消費是重要著力點。河南省政府10月7日召開的第二批穩住經濟大盤督導和服務動員會強調,搶抓四季度關鍵期、政策窗口期、項目建設黃金期,保持經濟回穩向好態勢。要突出重要項目集中攻堅,把項目建設作為督導服務重中之重,推動各地在謀項目加快成熟、前期項目加快落地、在建項目加快進度、投產項目加快達效。
不少地方明確了四季度穩投資的目標和重點。上海發布的《上海市助行業強主體穩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推動符合條件項目抓緊申報,推進已簽約項目加快開工,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超前謀劃深遠海海上風電試點等一批具有重要引領作用的重特大項目,確保全年重大項目完成投資額超過2000億元。
貴州出臺的《推動復工復產復市促進經濟恢復提振行動方案》提到,制定四季度在建投資項目推進計劃,形成項目清單,逐個項目明確月度投資計劃、責任主體、問題臺賬等,按月開展調度。加快推進33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的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四季度在建的2269個省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528億元,其中建成項目102個、完成投資135億元。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9月土木工程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1.0%,是近4個月高點,表明近期出臺的盤活專項債、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落地,建筑業生產活動擴張加快。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展望四季度,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碼、專項債結存額度使用以及項目儲備審批加快的共同影響下,廣義基建投資增速有望保持在10%以上。
全力促進消費市場潛力釋放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今年以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出臺促消費相關舉措,全方位多領域激發消費潛力。隨著政策顯效,重點領域的消費潛力在逐步釋放,市場銷售規模繼續擴大。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多地倡導就地過節,消費者休閑度假需求與本地生活充分融合,本地經濟得以多點激發,市場經濟活力進一步釋放。
京東發布的國慶消費數據顯示,今年國慶黃金周延續節前的消費復蘇和增長勢頭,整體消費活躍。公路自行車及騎行服消費額較2021年假期同比增長兩倍,戶外鞋服同比增長77.9%。家庭消費比重提升并呈現場景細分和升級趨勢,烘干機和洪洗套裝消費分別增長249%和92%。服務消費成為新的趨勢,服裝洗護和家政訂單同比增長3倍和1.6倍,消費者樂享品質產品與豐富服務。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告訴記者,在“拉動內需”的政策引導下,消費不但在穩增長、助復蘇等方面挑起重擔,同時在調結構、促需求、擴就業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商品和服務消費需求逐步釋放、加快恢復。
近期各地的促消費政策中,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依然是重中之重。比如,上海市明確,大力促進汽車、住房等大宗消費,取消對符合國五及以上排放標準的小型非營運二手車遷移限制,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延續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至2023年底。
貴州省提出,安排省級資金用于新能源汽車、燃油汽車、二手車購車補貼。支持聯合汽車銷售企業、成品油經營企業、保險公司、汽車金融機構,通過購車送油(電)卡、免收貸款手續費等促進汽車消費。
此外,發放消費券、舉辦特色主題活動等是促消費的主要手段。上海結合辦好全國首屆“國際消費季”暨第三屆上海“五五購物節”以及全球新品首發季、夜生活節、上海旅游節等標桿活動,放大10億元“愛購上海”電子消費券乘數效應,廣泛動員重點商圈、電商平臺以及零售、餐飲、文體旅商戶等積極參與并配套開展打折讓利、優惠疊加等活動,著力促進消費回補。
貴州省明確,四季度階段性實行全省國有景區免門票政策。重點圍繞溫泉養生、民俗節慶、滑雪健身等冬季特色旅游主題,大力推廣冬游貴州活動。加大住宿、餐飲、特色農產品(000061)消費券發放力度。
海南省發布的《關于加快復工復產振興旅游業的若干措施》提到,要用好《海南省穩經濟助企紓困發展特別措施》(2.0版)安排的5000萬元旅游消費券資金,面向全國游客發放酒店、景區等消費券,為該省酒店、景區等消費場景引流游客,同時帶動其他旅游消費場景客流。條件成熟時推出以“疫散云開,重見海南”為主題的旅游宣傳推廣活動,策劃舉辦“暢游海南感恩卡”援瓊醫護赴瓊游、全國融媒體看海南、“惠”聚海南、跟著名導游海南等超100場聯動市縣和企業共同舉辦的旅游宣傳推廣活動。
伍超明分析,隨著經濟企穩回升和促消費政策發力,將繼續對消費恢復形成支撐。但未來國內疫情演變仍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疫情持續多點散發導致消費場景受限,仍會持續對社零增速形成一定拖累。此外,疫后居民收入恢復偏慢和消費意愿下降,也將制約消費回升空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芬表示,未來促消費還應在培育消費增長引擎、挖掘消費新增長點上發力。比如,以大城市和城市圈城市群的消費發展為驅動力,增強大型中心城市消費集聚力和消費供給創新力,打造消費增長極,引領帶動區域消費的發展;以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為動能,豐富消費場景,推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