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妮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2018級本科生,已被保送到北京師范大學攻讀研究生。曾獲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稱號。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陳海妮是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2018級本科生,在參加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第二十四代表團的討論時,這個身材纖瘦高挑的姑娘在人群中格外出挑。
未滿22歲的陳海妮在過去的這個冬天,因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獲得了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稱號。如今她已經被保送到北京師范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學院攻讀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
“我主要還是抱著學習的心態來參會的。得知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只有兩名大學生黨代表,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非常榮幸,這也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陳海妮說話的時候眼神明亮。
陳海妮于2020年11月入黨,曾任首師大文學院本科生第二黨支部宣傳委員,策劃組織“學史明志,薪火相傳”主題黨日活動,創立“星火計劃”媒體組。擔任校團委宣傳部部長(學生)期間,策劃監制“首師新青”理論學習推送50多期,累計瀏覽量近4萬條;策劃“新青年理論學習”線上知識競答活動,參與人數超1.4萬名。
給陳海妮印象最深的就是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經歷,在過去的半年里,她服務冬奧會的時間長達五個多月,時長超700小時,是學校服務時間最長的學生志愿者之一。
不顧自己瘦弱力薄,在冬奧會賽場上她和男同學一起搬運上千份物資,也經歷了北京冬日的嚴寒。但陳海妮覺得最難的還是要兼顧畢業論文的撰寫,上午去做志愿者,晚上回來寫畢業論文到深夜,是那段時間的常態。她覺得這對自己是一次歷練。“參加冬奧服務,不僅真切感受到了國家的發展和時代的魅力,同時也釋放出了我們‘00后’青年人的力量。”
談及未來,陳海妮說,希望自己在學術的道路上能夠走得更遠,做一名“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為首都的發展、首都教育的發展貢獻出一份微薄的青春力量。
新京報記者 劉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