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控日記
“開始做核酸了。”5月3日14時左右,平日清靜的小區多了些人氣,排隊不到10分鐘,核酸檢測采樣就完成了。我所居住的小區,因處于北京朝陽區華威南路沿線,整個小區就一棟塔樓,一直都是“獨門獨院”。本輪疫情發生后,這個“關起門來成一體”的小區,自4月25日起就被列入臨時管控區域,當天就給了“只進不出”的特別待遇。
剛開始,每天看著單位群里其他臨時管控區的同事都能在小區內自由活動、找采訪對象、做志愿服務,還覺得我們這個小區的管控生活有些寡淡。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即便是在管控期間,小區的外賣、快遞依然順暢,購買生活物資也很方便。
與人口繁雜的小區相比,這個“獨門獨院”小區的管控生活安靜、簡單又方便。盡管如此,小區還是在門口提供了蔬菜、水果套餐,每份30元。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買菜需求,社區每天還給小區分發了10張臨時通行證。此外,針對有購藥需求的居民,小區也根據社區要求,特事特辦地派發了臨時通行證,讓居民可以去社區醫院購藥。
“做飯,吃飯,搞衛生。”有鄰居如此總結自己居家一周的生活。前些天恰逢五一勞動節,利用居家時間打掃衛生,倒也應景。而那些平時忙于工作的人,如今也突然有時間在家研習菜譜了。
也因為是“獨門獨院”,小區的活動場地有限。但這擋不住居家人投身運動的熱情。每到傍晚時分,就能看見幾位阿姨在踢毽子,還有人在局促的空間里自得其樂地打羽毛球。當然,也有一家子一起坐在院子里閑聊的,甚至只是一家人安靜地坐在一起,也是一段難得的悠閑時光。
“居民朋友們戴上口罩,下樓做核酸了。”每當喇叭響起,也意味著今天又有核酸檢測采樣人員來“獨寵”我們這個“獨門獨院”的小區了。在我們的管控生活里,沒有排大隊等候采樣的麻煩,也沒有人聲鼎沸的喧囂,喇叭里的通知似乎也透露著些許安靜氣息,讓人踏實。
□新京報記者 陳維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