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資流入、以公募、私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規模大幅攀升的背景下,機構化成為A股市場不可逆的趨勢。參考美國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至今的發展,當前美國主經紀商業務市場呈現出一種典型的“金字塔”結構,為數不多的大型全能主經紀商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而其他大量的精品和小型主經紀商更多地靠形成自己的差異化競爭特點謀求發展。伴隨近年來機構投資者的快速發展,中國也將會形成“以交易、托管、清算、融資融券、衍生品、資本引薦、研究支持和其他外包增值服務等多層次、一體化、高效率的主經紀商服務基本框架”。興業證券(601377)前瞻性地以財富管理綜合化發展引領賦能主經紀商 “五位一體”模式服務升級,為行業發展作出了重要積極的探索。
一、順應行業發展趨勢,打造興業證券集團化主經紀商服務品牌
2022年是興業證券集團落實“十四五”規劃的發力之年,為順應行業主經紀商業務發展態勢,集團進一步加強跨部門協同,集合集團化力量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定制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明確以集團一體化經營發展理念,推進主經紀商業務的跨越式發展,形成具有興證集團特色的主經紀商服務生態圈。集團著力打造主經紀商服務品牌,是深化落實集團大財富與大機構業務雙輪驅動戰略部署的應有之意。
興業證券在機構經紀創新發展中,前期已建立了包含終端、通道、行情、云平臺一體的專業化交易SMT(Smart Trader)特色服務品牌,以及涵蓋SMT在內的機構經紀客戶交易服務矩陣,實現多種交易品種覆蓋、多交易方式支持和多機構客戶適配。
在私募培育和服務方面,與興業銀行(601166)聯合舉辦兩屆在行業內參賽機構遙遙領先、富有影響力的“雙興金象杯”私募實盤大賽,樹立“銀行+券商”私募服務新典范,共同培育和挖掘市場上的優秀私募管理人,2020年至今,不斷升級賽制、搭建私募對接交流平臺、引入興證資管FOF,強化“雙興”產品合作及資金服務,大賽期間通過產品代銷合作和資金直投等方式幫助優質參賽私募募集資金超40億,越來越多機構踴躍加入興業證券合作生態圈。
興業證券是首批參與券商結算模式試點的券商,近年來在券商結算業務領域中始終保持前三的先發優勢。“興證心選”財富管理產品品牌在行業內也享有良好口碑,以“三好三化”的原則為客戶甄選優質產品,也為各類型機構客戶提供了伙伴型、戰略型合作的良好機制。
二、“五位一體”模式為主經紀商服務生態圈構建夯基壘臺
興業證券始終擁有圍繞資金、研究、交易、托管外包、增值服務的“五位一體”機構客戶專業服務體系,通過全業務價值鏈平臺化服務,提供給合作伙伴全面的業務支持、高效的服務體驗。如今已有行業領先的服務模式和豐富合作案例覆蓋含公募、私募、證券、期貨、信托、銀行、銀行理財子等全類型的機構客戶。“五位一體”多層次、一體化服務高效落地、成熟的內部協同機制以及全面綜合的服務模式,為構建興證特色的主經紀商服務生態圈奠定堅實基礎。
如今,集團進一步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全方位滿足各類型客戶在以交易服務為核心基礎的機構經紀、融資融券、金融衍生品、托管服務、期貨服務、研究服務等全方位的服務需求,從“五位一體”升級發展形成新的服務生態圈和聚能圈,提供覆蓋客戶全生命周期差異化、分層化的綜合服務。
2021年,興業證券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均創歷史新高,彰顯了核心競爭優勢和綜合金融服務有效提升的經營成果。
三、財富管理綜合化發展賦能機構經紀向主經紀商服務升級
未來的主經紀商服務,興業證券將進一步發揮集團大財富+大機構雙輪驅動的戰略優勢,優化經紀業務牌照管理,強化業務支撐體系,以集團財富管理綜合化發展為根基,主動定義和覆蓋興證集團主經紀商服務對象范圍。
一是,提出興證財富“交易服務+”上市公司機構經紀生態建設,主要針對上市公司的二級市場證券交易業務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至企業董監高、企業員工等客群為主體的股東增減持、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市值管理、網下打新等業務服務,深挖客戶需求,做好上市公司的綜合財富管理服務。
二是,進一步加強交易服務系統建設,貫徹“科技全面賦能業務、業務推動科技創新”的理念,以用戶的交易需求為導向,從業務范圍、行情數據、執行速度、交易習慣、交易方式等維度出發,不斷優化升級交易服務能力,在系統接入方式上也將更加靈活、便捷。2021年集團財富管理客戶數增長12.5%,機構經紀客戶數增長20%,而量化客戶數相比2021年初增長近70%。
三是,在全譜系豐富客戶類型的同時,優化客戶結構,主動迎接、服務和賦能券結模式公募和中小型私募機構,重點發展券結模式公募產品和量化私募客戶。公司業務和技術團隊為重點機構客戶提供一對一的專業服務支持,從前、中、后端為客戶提供一體化全面優質服務,有效提高客戶粘性。
主經紀商服務發展任重道遠,但興業證券將堅決錨定戰略目標,以長遠的眼光、專業的能力守正創新,不斷完善集團一體化的經營管理體制機制,積極探索打造主經紀商服務的行業新范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