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21年三季度短視頻行業時長占比繼續提升至 31.6%,即時通訊、在線視頻等行業的使用時長受到短視頻行業的蠶食,其中排名第二的即時通訊行業時長占比已跌破20%。
2021年由于行業監管以及資本市場大盤不確定性的增加,年初于港交所上市的短視頻第一股“快手”,股價在過去一年內也經歷了極大的下挫,動搖了部分投資者的信心。但究竟是該從股價的走勢去倒推基本面,還是站在前瞻性角度對股價有一個合理預期、以此尋找獲利機會,成為投資者思考的核心問題。
近日,TMT行業分析者仝志斌分析表示:回顧泛娛樂行業的發展進程,在過去將近十年時間里,影視劇遭遇了一個較為跌宕的過程,其中電視劇行業的產能呈直線下降,而電影的產能則在2018年后面臨較強的回調壓力。這就導致人們的娛樂行為開始向第三方遷移,這就為短視頻行業的成長提供了土壤。
他認為,短視頻行業在中短期內仍然是有著比較明顯的成長性,主要論點為娛樂行業的內容遷移進程;此外,盡管短期內可能會有加息以及監管的種種影響,但短視頻行業估值或者市值,長期樂觀。如果用時間熨平波動,若內容遷移如推演正常進行,對于短視頻行業未來前景有很大信心,這一預判對于上市和未上市公司同樣適用。
從挑戰因素來看,市場費用投入一直是短視頻行業的一大敏感話題。對行業持悲觀立場的人認為,行業其實正是靠融資能力換回現金,進而購買流量,若市場費用停止或降低,增速必然放緩,換言之,如果離開市場費用的庇護企業就很難獲得長遠的發展。
仝志斌指出,從快手過去的實際表現來看,快手的市場費用絕對值跟前幾年相比確實增長十分明顯,這也是其運營費用中最大的一塊。但將市場費用分攤到單位時長實際是降低的,而單位時長的營銷收入又在增加,市場費用對利潤的侵蝕能力實際是降低的。
以市銷率為參照,快手ttm數據為4.2%,奈飛為9.73%,在2020年前后愛奇藝該市值則一直在5%上下,如果行業穩定了增速,仝志斌傾向于認為,快手市值還是有修復的空間,可能只是需要一個契機,或者3.0演變過程中的飛躍等等。
(圖片來源:TMT行業分析者仝志斌文章《短視頻正在迎來3.0》)
在過去很長時間的跟蹤中,仝志斌研究快手的核心數據有:
1,DAU視角下用戶總時長的增長情況,這代表用戶粘性,也是娛樂行為持續遷移的主要體現;
2.商業價值的體現,主要體現在單位時長的獲利能力;
3.假設快手是一家流量運營公司,市場費用主要目標為獲取流量,那么市場費用攤薄在單位時長的單位成本,就可視為成本的控制能力。
經研究發現,在快手的發展歷史中,2018年和2020年都是重要年份,當期用戶平均時長明顯有個躍升。這也驗證了,在泛娛樂供給不足時,短視頻行業確實在更多承接了用戶的需求。
縱觀短視頻行業發展歷程,仝志斌指出,中國短視頻行業爆發于2019年前后,人們常常將這個時間點的機遇歸結于搭上移動互聯網快車,但短視頻的崛起原因還不止如此。
長期以來,以優愛騰為代表的長視頻平臺競爭過大,用戶付費意愿低,又過分依賴高投入的版權囤積,容易造成現金流和盈利壓力雙雙放大,當市場意識到估值過高,融資能力消失后,會對平臺發展與經營帶來挑戰。
種種原因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人們的娛樂行為開始向以短視頻為首的第三方遷移,并提供了絕佳土壤。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數據,2018年我國視頻UGC創作內容為10.53億,至2019年該數字就飆升到了16.73億,增速高達67.64%,其中主要為短視頻貢獻。西城男孩線上演唱會,五月天線上演唱會等等,都預示著短視頻可能或者正在拿到更多的優質內容,全面提升平臺價值和影響力,站在財務角度是單位用戶價值的提升。
仝志斌對短視頻行業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做如下總結:過去以草根網紅起家,現在專業影視娛樂內容同步在短視頻,未來專業一線團隊優質內容的短視頻創作可能是重要看點,短視頻正在迎來行業3.0。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