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12月17日,中宣部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航天員湯洪波在談到當年參加航天員選拔的經歷時說,航天員選拔的整個過程很驚險,充滿著忐忑。“所以這么多年下來,濃縮的一個詞,選拔的記憶就是‘忐忑’。”
他介紹,航天員的選拔項目特別多,他們在北京要選拔一個月的時間,很多項目都非常具有挑戰性。當時參加選拔的人,誰也不知道最終能否留下來,很多人都是一個項目沒有過關,就被淘汰了,整個過程很驚險,每個人的內心都十分忐忑。
湯洪波是一名空軍戰斗機飛行員,以前經歷過很多高難度的訓練選拔項目,但是當航天員以后才發現,“訓練科目是如此之多,維度是如此之廣,要求是如此之高,有一些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他舉例稱,有一個訓練項目是“72小時狹小環境剝奪睡眠試驗”,3人在一個沒有窗戶的很小的房間里,要持續高強度工作72個小時,中間不能打盹,一打盹外面監控人員就按電鈴,會嚇人一跳。這些項目以前從未經歷過。
湯洪波2009年參加航天員選拔,2010年入選,經過了11年等待,有很多項目挑戰非常大,其中神舟十一號任務的時候,他還是備份航天員,只差一步之遙。當時他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完了,但是只是備份。到了酒泉看到戰友執行飛天任務,他還要重新開始,不知道下次能不能入選。
“但是因為有這種使命,我來北京就是來飛行的,我以前是戰斗機飛行員,現在到北京當航天員,就要飛天,有使命在肩上,有夢想在心中,這個夢想就是飛天夢。”湯洪波說,“我認為有挑戰性的工作更能體現航天員的能力素質,訓練的項目設置得越難,越能貼近將來的飛行實際,執行任務的時候會越胸有成竹,越有底氣,需要的只是機會。我在太空曾經給我孩子寫過信:希望他眼中有陽光,肩上有責任,心中有夢想。其實我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為夢想、為自己的使命奮斗,其實是很幸福的,也是朝氣蓬勃的日子。”
相信很多人最好奇的就是,未來普通人可以進太空旅行嗎?12月17日,在中宣部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603698)辦公室總體技術局局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助理董能力表示,普通人可嘗試過山車和離心機實驗,身體健康的條件下,經過很長時間的訓練,技術上可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太空授課,有一個小女孩問我們航天員坐飛船和坐過山車哪個更刺激,航天員說比坐過山車刺激。”董能力說,“關于普通人能不能進行太空旅行的問題,我建議先坐一下過山車,坐完過山車再把離心機試驗做了,再檢查身體是否健康,如果健康,在技術上都是可行的,但是健康的人群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訓練。”
談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目標,董能力表示,建造空間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最重要的目標,“三步走”之后要用好空間站。同時,還要瞄準更遠的目標——深空探測。
關于中國航天員登月計劃,他表示,現階段正在開展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工作,相信到時候一定會有所作為。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吳興發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