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疫情已經接近尾聲,目前只有在遼寧大連、云南德宏還有零星新增,其中大連疫情發展形勢非常迅速,短時間就有了300多例確診。
11月23日下午,大連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官方對本輪大連疫情快速增長的原因進行了通報。
據介紹,大連本次疫情通過單位、家庭、學校聚集性發病,形成4個主傳播鏈,通過多條續發傳播鏈,快速形成疫情的區域和集團聚集。
首先,本輪疫情的病例代間距較短。
傳播關系較為明確的傳播鏈中,最多已傳代至7代,平均代間距只有約2天。
同時,疫情聚集性的特點,超級傳播者的出現,也導致病例數快速增加。
已查明,至少3例病例分別引起直接后續病例超過30例,最多的一例為引入大學城的病例邵某,導致大學城共有病例81例。
其次,部分病例表現出間歇排毒、臨床癥狀不典型等特點。
具體表現為病例在確診前,核酸檢測結果出現多次陰、陽結果反復,實驗室間平行檢測結果不一致等。
疫情發生后到檢出陽性前,至少進行5次及以上核酸檢測的陽性人員為145人,占總病例數的42.77%。
其中一人在隔離期間檢出陽性前,多達16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
在科強首站冷庫,有三處病例均出現首日檢測結果全陰、次日檢出十數例病例的情況,而且多個病例的CT值低于20,個別病例甚至只有10左右。
除了3例病例有早期醫療機構就診經歷外,98%以上病例通過核酸檢測甚至是多輪核酸檢測檢出,在檢出時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家庭聚集。
本次疫情中,病毒復制速度極快,1天內呈幾何倍數增長,傳播力大大增強,傳播規律難以把握。
第三,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也是本輪疫情的一個特點。
目前只有5例出現早期發熱癥狀,而且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有超過50%的病例一直未出現新冠典型癥狀,157例病例CT無明顯變化。
此外,近期集中醫學觀察場所出現的病例多為隔離10天以上才檢出陽性,呈現出潛伏期長等特點,易導致疫情出現拖尾現象。
另據國家衛健委通報,截至2021年11月22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44278.6萬劑次。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