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相約北京”2021/2022雪車和鋼架雪車計時賽在北京延慶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正式開賽,這是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場館建成后舉辦的首場國際賽事。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10月26日是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天的日子,記者從延慶區獲悉,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場館建設目前已全面就緒。
“在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中,延慶賽區新建場館最多、建設難度最大,目前各場館建設全面就緒。”延慶區委副書記張遠介紹,核心區內,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全面建設完成,已通過國際體育組織考察認證具備辦賽條件;冬奧村完成建設,運行團隊已進駐。核心區外,阪泉服務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制服與注冊分中心已完成改造,冬殘奧會頒獎廣場按計劃年底運行準備就緒。
張遠介紹,延慶區建立了外圍和城市運行保障機制,以及場館內外無縫銜接機制。賽時將分級分類分區域啟動相應響應等級,優化統籌各方面保障力量,做實外圍保障工作。場館內外同步召開早晚至少兩次例會,加強內外溝通,確保信息暢通、運行同步。
同時,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延慶鄉親”志愿服務已全面啟動,到冬奧會賽時,“延慶鄉親”志愿者的規模將在3.6萬名左右。
看點1 防疫
延慶將為賽事人員建立個人健康檔案
在疫情防控方面,張遠介紹,延慶區制作冬奧會疫情防控指引匯編,結合賽事服務保障點位實際,一點一策制定疫情防控方案。賽時,為賽事人員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全面開展核酸檢測,對場館、酒店服務設施等開展預防性消毒。
同時,按照“兩類人群”(發熱和非發熱)“四個區域”(方艙、急診、門診、住院)實行閉環管理,安排專車點對點轉運就診,確保與閉環外正常就診患者有效隔離。
“統籌城市和賽區疫情防控,用全區疫情防控保冬奧安全。確定4家核酸檢測實驗室承擔城市核酸檢測任務,強化藥店購藥人員健康隨訪,并全面加強疫苗接種工作。”張遠介紹。
在餐飲環節,賽區要求,嚴格執行戴口罩、測溫、勤洗手、常通風、錯峰錯時就餐、清潔消毒、保持社交距離等常態化防控措施,取餐佩戴一次性手套,在地面設置1米線,就餐區域加裝隔板或一人一桌,嚴控餐廳就餐人數。
看點2 交通
場館周邊道路等24小時監測 可遠程指揮調度
冬奧交通指揮中心延慶分中心是延慶賽區交通運輸保障的指揮調度中心,設立在延慶區交通局。賽時,延慶分中心將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對延慶賽區各場館周邊道路和專用道交通運行情況、運動員和觀眾接駁運輸車輛運行情況進行24小時不間斷動態監測,并根據各場站、接駁點的客流需求情況,進行遠程指揮調度。
作為延慶賽區冬奧交通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屆時將能及時獲取延慶賽區交通事故、車輛故障、惡劣天氣等突發事件信息,調度相關團隊進行緊急救援處置。
此外,賽時期間,延慶分中心將與冬奧交通指揮中心、北京分中心和延慶區城市指揮中心實時對接,實現冬奧組委和延慶賽區交通運輸團隊的協同聯動指揮調度,最終確保每一名運動員、觀眾都能夠及時乘車、安全出行,保障交通系統平穩有序。
延慶區交通局副局長李民偉介紹,目前,延慶分中心基礎硬件環境已經搭建完成,停車監測系統、交通事件信息報送系統、綜合監測系統等應用系統已經完成建設,正在結合測試賽進行系統功能測試。下一步將根據測試效果對部分系統功能進行完善,確保賽事期間能夠穩定、高效運行。
看點3 氣象
實現零到十天無縫隙實時氣象預報預警
對冬奧會雪上項目來說,氣象至關重要。延慶區氣象局局長閆巍介紹,按照國際雪聯和北京冬奧組委要求,賽區及周邊建有80余套自動氣象局及S波段雷達、云雷達、風廓線雷達、微波輻射計等先進探測設備,基本形成了“多要素、三維立體、秒級”冬奧氣象監測網絡,加強設備監控和維護維修,可提供覆蓋賽區及周邊的天氣實時監測數據。
氣象部門研發了延慶賽區100米分辨率十分鐘跟進循環的產品,以及零到十二小時的天氣預報產品,模擬了近百個天氣形勢下延慶賽場三維氣象高清數據集,還有冬奧中短期數據模式等產品,實現零到十天無縫隙實時預報預警,這些系統將為賽事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保障。
“我們組建了一支由48人組成的冬奧氣象服務團隊,包括現場服務團隊、外圍服務團隊、城市運行服務保障團隊等,自2017年冬季起,從外語能力、賽場冬訓、國外培訓、賽事觀摩等方面進行專項培訓,團隊綜合素質迅速提高。”閆巍介紹。
看點4 住宿
各住宿點位提供個性需求服務
日前,延慶賽區正在舉行國際測試賽,這也檢驗著冬奧會賽時的餐飲和住宿保障工作。延慶區文旅局局長洪煒介紹,雪車、鋼架雪車計時賽賽事進行到現在,8個集中住宿點位服務保障運行正常。
“八達嶺溫泉度假村酒店住著13名來自德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的制冰師,他們每天歸店時間較晚,為保證其隨時能吃上熱飯,酒店調整供餐時間到晚上九點半。”洪煒介紹,各住宿點位還提供個性需求服務。為有需求工作人員提供點單式個性服務,按照防疫指導無接觸傳遞,滿足入住人員用藥、工作文件傳遞等需求。
此次“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測試活動開啟前,延慶區醫院“抗疫老兵”盧光輝再次請戰,成為酒店駐店保障團隊的一員。據悉,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的時期,他踴躍報名參加醫療保障工作,曾在隔離觀察點駐扎了100多天,直至疫情得以控制才結束任務。
此次,盧光輝及同事落實24小時在崗制度,除了統籌醫療救治、疫情防控、核酸檢測等各項工作外,還要應對突發疾病的處理。洪煒介紹,他們經常忙碌到深夜,但大家毫無怨言。
新京報首席記者 吳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