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23歲的女孩無辜去世了,案件背后那個迷藥黑色產業鏈必須被鏟除。
全文1459字,閱讀約需3分鐘
文/沈彬(媒體人) 編輯 李瀟瀟 實習生 黎志棟 校對 趙琳
▲10月20日上午9時,廣東佛山中院對23歲女子被男上司迷暈致死案進行開庭審理,檢方以強奸罪起訴。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近日,佛山23歲女孩被上司迷奸遇害一案開庭審理。此案被廣泛關切的同時,也引發了公眾對“迷藥”治理的關切。
今年1月,剛入職公司的陳某梅被上司彭某帶去喝酒灌醉。陳某梅入睡時,彭某使用迷藥致其昏迷后欲實施強奸。陳某梅因七氟烷中毒死亡。
年輕女孩被男上司齷齪地迷奸,還鬧出了人命,這足以說明迷奸犯罪的社會危害極大。普通強奸刑事犯罪違背女性意志,侵害女性性自主權、摧殘女性人格尊嚴,迷奸犯罪在此基礎上還違規使用致幻劑、麻醉藥等“迷藥”。這些毒品嚴重的身體危害性,足以致命。
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在于,迷藥的買賣如今已形成一條黑色產業鏈。據媒體報道,這些迷藥被精心偽裝成口香糖、香煙、糖果等各種形態,在網上很容易就能購買到。在多個搜索引擎內輸入關鍵詞縮寫,違禁藥品的購買方式及網站便浮現出來。
更可怕的是,平臺賣家還收購買家的“迷奸視頻”,用作產品效果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這起迷奸致死案,彭某就是在觀看迷奸視頻后,網購多種安眠藥和麻醉類藥物之后伺機作案的。可以說,迷藥泛濫與唾手可得的網絡環境,與這起悲劇的發生有著直接因果關系。
因此,全社會要提升對迷奸犯罪的“預警值”,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國絕不允許出現韓國“N號房”那樣的淫穢產業。
相關非法從業人員以及買家,也應認識到迷奸是犯罪,不是什么“艷遇”“浪漫”,其產業鏈上下游已涉及多重嚴重刑事犯罪。
一者,迷藥、“聽話水”等一般都是屬于國家嚴格管制的麻醉類、精神類藥物,販賣迷藥,且脫離醫學目的使用,就屬于新型毒品犯罪。比如經常被用作迷藥的三唑侖、氯胺酮就屬于“第一類精神藥品”。國家將非法販賣精神類藥品納入“販毒”的打擊范圍,2016年國家禁毒辦專門發布的《104種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制品種依賴性折算表》,規定了涉案的麻醉、精神類藥品與海洛因的折算比例。
所以,全社會要提高認識,認清迷藥的本質是新型毒品犯罪,要像打擊傳統毒品犯罪活動那樣打擊迷藥犯罪。
二者,迷藥的賣家在線指導用藥,平臺提供場所交流用藥心得,這已經涉嫌《刑法》所明確規定的“傳播犯罪方法罪”。
三者,使用迷藥使婦女失去意識,再實施奸淫,已滿足了違背婦女意志,用暴力、脅迫手段的強奸罪構成要件。
總之,要站在打擊新型毒品系列犯罪的高度上,全鏈路、全平臺、線上線下共同治理迷藥犯罪。
▲“奶茶、糖果、開心水”等新型毒品,經過喬裝打扮,極具隱蔽性和誘惑性。圖源“中國禁毒”微信公眾號
首先,各搜索平臺、社交平臺、電商平臺,必須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不能讓自己的平臺成為迷奸犯罪的通路,更不能揣著明白裝糊涂,縱容此類犯罪。
在多個搜索引擎內輸入關鍵字縮寫,就能快速找到迷藥的賣主。對此,搜索引擎的社會責任何在?有沒有積極履行《網絡安全法》所明確的平臺安全責任?為什么不能對搜索結果做出篩選限制?
其次,司法機關要加大對迷藥犯罪的打擊力度,及時公布典型案例,“廣而告之”來震懾犯罪,讓人們知道迷藥就是涉毒犯罪。
此外,對于使用迷藥強奸犯罪,也應該依法從重嚴懲,讓“色狼”斷了邪念。
一個23歲的女孩去世了,背后那個迷藥黑色產業鏈必須被鏟除。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