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7日電 (張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完善短缺藥品保供穩價機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見病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納入集中帶量采購等辦法,進一步明顯降低患者醫藥負擔。醫療話題關系每個人切身利益,在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將部分藥品、篩查項目納入醫保。
資料圖:HPV疫苗。來源:中新經緯 攝
建議將HPV疫苗接種、慢性皮膚病創新藥物等納入醫保
3月1日起,《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已在全國范圍正式啟用。2020年醫保目錄內藥品共收載西藥和中成藥2800種,其中西藥部分1426種,中成藥部分1374種,為歷年來最多。
代表委員紛紛建言,未來可將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期醫藥支出、慢性皮膚病創新藥物、抑郁癥及心理咨詢門診納入醫保。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建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問題應予以高度關注,建議將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期醫藥支出納入醫保,給予適當比例報銷。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高達8000萬以上的慢性皮膚病患者。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廣東省委副主委、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盧傳堅建議,要關注慢性皮膚病患者訴求,提升慢性皮膚病醫療保障水平;出臺相關醫保政策,將慢性皮膚病納入門診慢性病保障范疇;結合國家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將慢性皮膚病創新藥物及生物制劑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宮頸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的腫瘤,有成熟的早期篩查方法和預防疫苗,且90%以上的患者是因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所致,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宮頸癌。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常委、寧夏區委會主委戴秀英建議,將接種HPV納入醫保,提供部分按比例報銷,或由相應的基金資助。
全國抑郁癥患者已超9500萬,成為心理健康問題“重災區”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大學副校長李小琴建議,加強抑郁癥防治工作,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要細化社會保障措施,將抑郁癥及心理咨詢納入醫保門診慢性病病種。
資料圖:醫?。中新經緯 攝
建議將肺癌、孤獨癥等篩查項目納入醫保
重大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還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為力阻“病根”變“窮根”,多位代表、委員建議,關注疾病預防,將部分疾病篩查項目列入醫保,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減輕家庭負擔。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建議,把低劑量螺旋CT肺癌的篩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目前肺癌最大問題是早期診斷困難,一旦發現肺癌,往往都是晚期,而早期肺癌它的五年生存率能達到92%,如果是晚期的肺癌,那么它的生存率不到5%。
有研究顯示,國內近43%孕產婦有抑郁情緒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馮丹龍建議,完善圍產期(即分娩前后)抑郁篩查工作,加強全方位孕產婦保健服務。圍產期抑郁篩查、診斷和治療所需資金,可由生育保健基金支付。
我國現有聽力殘疾患者約2780萬人,占全國8296萬殘疾人的33.5%,居各類殘疾之首,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雷冬竹建議,應支持醫院開展耳聾基因普及篩查工作,將新生兒聽力聯合耳聾基因篩查列入新生兒必查項目,檢測費用納入醫療保險報銷范疇。同時對篩查出來的患者,由財政、醫保、殘聯、民政、社會慈善多方提供治療康復保障。
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有研究表明,早期發現與早期干預可極大幫助孤獨癥兒童康復,能有效降低未來照料支持的需求強度,減少給家庭、社會帶來的長期負擔。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建議,將兒童孤獨癥篩查納入醫保。俞敏洪表示,兒童孤獨癥確診周期較長,建議將兒童孤獨癥早期篩查納入兒童常規檢查必要項中,將復篩確診的費用納入醫保范圍。同時提高復篩力度,加強初篩后發現、轉介、復篩的機制建設,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減輕家庭負擔。(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