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樊志菁
剛過去的一年,全球經濟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各國政府和央行采取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避免公共衛生危機對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影響惡化。如今隨著輝瑞、阿斯利康等疫苗逐步開始分發接種,疫情有效防控的曙光開始出現。經濟復蘇的預期也刺激了全球股市、商品市場強勁反彈,近日盛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雅各布森(Steen Jacobsen)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談了他眼里的市場機會在哪里。
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看好
1月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預估至5.5%。IMF稱,2020年12月多款疫苗被批準使用,各國也開始進行疫苗接種,這增加了最終結束這場新冠大流行的希望。
雅各布森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北半球處于冬季,對于疫情嚴重的歐洲和美國而言,防控壓力依然存在。美國總統拜登已經提出了在上任100天內實現1億劑疫苗接種的目標,從目前的情況看,疫苗接種鋪開的效果至少要到夏季才能看到,屆時防疫的相關措施有望解封,經濟和社會秩序將逐步回歸正軌。
雖然病毒變異的風險值得關注,但疫苗分發前景不容低估。現在全球各主要疫苗生產商正在加緊生產。雅各布森告訴記者,他看到的初步實驗結果表明,疫苗接種后超過60%的人群可以實現較長的免疫期,這意味著重復感染的可能性降低和衛生系統的壓力緩解,所以他看好下半年全球經濟加速回暖。
在去年底特朗普政府通過了9000億美元刺激計劃后,美國國會民主黨人正在迅速推進新一輪救濟法案盡快落地。雅各布森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民主黨和共和黨都認為經濟需要進一步的財政刺激措施的支持,問題是部分項目的分歧難以解決。當然新一輪刺激法案落地只是時間問題,但風險在于援助資金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目前供應鏈的瓶頸,推升通脹壓力。
上周10年美債盈虧平衡通脹率升至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通脹風險向上傾斜。ISM商業調查顯示,企業支付價格指數升至10年新高,而Markit PMI數據則暗示企業正將成本逐漸轉嫁給了消費者,通常后續通脹傳導將持續數月時間。
可以預見的是,通脹超預期上升風險可能會引發外界對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的猜測。雅各布森向記者分析道,單是基數效應就可能使美國的CPI達到或超過3%,無論這是否會是“暫時的”,都將成為一個重大問題。產品供應緊張和運輸成本增加等因素,將會從二季度起打壓長期消費品的利潤率,增加商品漲價壓力, 三季度可能出現本輪通脹的“拐點”。
大宗商品機會巨大
大宗商品牛市往往是通脹周期的重要部分,由低利率和寬松貨幣政策推動的資產熱潮仍在升溫。雅各布森認為,本輪大宗商品的牛市將持續更長的時間,關鍵驅動力包括綠色轉型與提高基礎設施投資,各國都在努力推進脫碳進程和氣候保護。
近期工業金屬大漲的背后可以看到,一方面疫情下的限制令點燃了人們網上購物的速度熱情,需求上升推動了海運費率上漲了400%,集裝箱和貨車的運能不足。未來隨著各國財政刺激政策落地,將有力推動鐵礦石、銅等工業金屬的需求。另一方面,綠色轉向的主題將延續,新能源汽車的熱潮也將帶來企業對鈷、鎳、銅等原材料的追逐。雅各布森認為,新一輪大宗商品超級周期雛形初現。
對于原油市場,雅各布森并不悲觀。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化石能源的真正問題是資本的邊際成本。能源開采的融資成本處于遠高于10%的水平,因為目前很少有政府、企業或者對沖基金繼續投資于非ESG、環境友好的行業,這意味著對化石能源的持續投資不足將持續下去,這對產能復蘇形成壓制。同時隨著經濟反彈,全球電力消耗正以20%~25%的速度增長,這是目前綠色能源或者是替代能源短缺無法彌補的缺口。雅各布森告訴記者,歐佩克對油價的影響巨大,但真正決定未來市場走勢的依然是供需平衡的走向。
去年四季度,雅各布森建議投資者適當增加權益類和固定收益類投資占比,這一次他認為可以把重點放在對抗通脹和可能受到供需失衡影響的資產上,比如大宗商品和采掘類企業。目前周期股與科技股的價差處于歷史高位,這也反映出原材料等板塊的估值相對具有吸引力。
對于美股而言,現階段的爭論主要集中在通脹和經濟復蘇是否會讓美聯儲改變政策立場,影響“泡沫股”上漲。雅各布森認為,政策制定者吸取了2008年的教訓(不會過早撤出),要理解的關鍵是,政策將基于目標是否達成,這意味著決策者在勞動力市場和經濟完全恢復正常前不會輕易“轉向”。
當前美股估值處于互聯網泡沫以來高位,凸顯了投資者的樂觀情緒,這可能導致未來回報率下降。雅各布森告訴記者,接下來 “綠色轉型”的主題還可以繼續,因為拜登政府表達了實現其清潔能源的雄心壯志。不過相關標的必須證明他們的估價是合理的,他認為未來該行業中的企業將會分為“優質綠色”和“投機綠色”,后者最終將被市場拋棄。除了綠色轉型,雅各布森建議投資者還可以關注物流業、(新一代)醫藥,并在科技行業內的平臺和數字化技術發展中建立適當敞口。
投資中國正當時
中國是第一個走出疫情陰影的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5日表示,中國是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IMF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1%,中國將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更多增長動能。
雅各布森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認為投資中國永不過時。近年來中國取得的成就是驚人的,在未來十年,中國將為世界帶來更多動力和機會。在他看來三個因素(但不僅如此)是吸引投資者的關鍵:一是債券市場的高名義利率;二是高度數字化和網絡效應;三是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優秀公司以及未來大量新興企業將陸續IPO。
雅各布森認為,雖然未來的地緣政治風險很多,但中國市場正在快速成熟,資本賬戶逐步開放,人民幣也在為未來的儲備貨幣的地位選擇做準備。雅各布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認為全球基金和養老金賬戶在中國的權重配比依然偏低,所以從資金流入的角度來看,相信中國市場未來將占到更大的份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