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是印度共和國日,是印度三大國慶節日之一。按照往常的慣例,印度政府在新德里舉行了閱兵式,慶祝第72個共和國日。印度總統科溫德、印度總理莫迪檢閱了各兵種部隊,印度空軍也展示了最新裝備的“陣風”戰斗機。
不過,閱兵隊伍剛走不久,印度的農民抗議團體就開著拖拉機沖入新德里市中心,在同一場地進行抗議。自2020年11月起,印度各地農民就舉行大規模抗議,要求政府收回農業改革法案,這被認為是莫迪執政6年來最大的內政挑戰之一。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研究員表示,上述法案是趨向于市場化改革的法案,但是印度農民長期習慣于由政府提供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的擔保,擔心市場化后帶來激烈的競爭,故而反對這些法案的推進。

閱兵上半場,抗議下半場
來自印度北方邦,旁遮普邦以及哈里亞納邦的大批農民開著拖拉機,趕在26日前在首都新德里附近集結,代表全印各地的農民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拖拉機抗議”。
新德里警方在與農民代表談判之后,同意只要不妨礙國慶閱兵,當天可以進行游行示威。為此,警方也做了充足的準備。在共和國日當天,新德里警方派出4萬警力維持市區治安,并用集裝箱和卡車堵住了重要的路口。
當天下午游行開始后,拖拉機車隊在指定區域內行進了一段路程后,就改變了原有路線,沖破路障,和警察發生了激烈沖突,最終警察不敵抗議人群。
抗議的農民沖到了市中心,還開到了德里具有政治標志性的建筑紅堡,將農民團體的旗幟插在紅堡廣場前的旗桿上,農民在此地集結歡呼并與警察對峙。
自2020年11月下旬以來,成千上萬的印度農民向新德里進發,封鎖了通往城市的高速公路,抗議印度議會兩院9月通過的三項農業改革法案。晚上,他們就在公路上露宿扎寨,已有數十名抗議農民因天氣寒冷而被凍亡。
印度政府為此也與農民代表已進行多輪談判,但均以失敗告終。目前,各種形式的示威活動已蔓延到全印各地,由于農民封鎖了部分公路和鐵路,也限制了包括農產品在內的貨物及人員流動。
農業改革陷入僵局
印度政府在2020年推行農業改革,希望以此實現印度農業的市場化,提升其國際競爭能力。
基于這一理念,2020年9月,印度議會通過三部農業改革法案。這三部農業改革法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廢除“中間人”制度,允許農民將農產品自由出售,農產品價格由市場自由決定,允許企業自由儲備農產品。
印度政府推出的農業改革方案是想改變之前國家力量起主導作用的情形,轉而讓市場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主要作用。但外界認為,這些法案之所以能通過,是因為印度人民黨及其盟友在議會中的多數席位,事先缺乏與農民團體等利益相關方的充分協調。因此,遭到了大多數農民的抗議,他們認為取消政府保障價格后,會影響自身的生計,并且擔心,一旦資金雄厚的大企業介入農業后,農民最終將要看企業的臉色過日子。
當前的印度農業政策主要是從20世紀60年代遺留下來的,主要目的是保護糧食安全。印度經濟學家認為,印度當前的農業政策確實存在扭曲問題,新法案希望緩解甚至根除這一問題,但不受農民信任的改革法案恐怕難以廣泛推行。
1月12日,印度最高法院作出判決,暫停實施這三項新農業法。最高法院將成立一個委員會,聽取農民對新農業法的不滿,并保護農民的利益。但農民抗議依舊沒有停歇,因為他們的訴求是撤回法案,而不是暫停。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林民旺表示,事實上,不僅僅是印度的農業部門,印度的其他各個部門都習慣于由國家提供擔保的經濟制度,恐懼開放市場進行競爭。林民旺指出,這也是當前莫迪政府轉向推行進口替代政策的重要原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