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曉華
[ 隨著新冠病毒疫苗附條件上市,特別是隨著生產供應保障能力逐步提升,將全面有序地推進高感染風險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接種工作,并實施全民免費接種。 ]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一方面將通過全民免費來加快疫苗接種,以實現符合條件的群眾“應接盡接”,建立起免疫屏障;另一方面,也將提前準備,開展廣譜性的新冠疫苗或者病毒變異后的新冠疫苗研究。
在近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曾益新,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李滔,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工作組組長鄭忠偉都再三確認,現階段重點人群接種疫苗,個人不承擔疫苗的成本和接種費用。
而在疫苗附條件上市以后,企業按議定價格提供的疫苗的費用,加上接種服務等全部的費用,將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不用居民個人負擔費用。
從2020年12月15日以來,中國正式開展了重點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截至目前,全國重點人群接種量已近750萬劑次,加上之前針對高風險人群接種的160余萬劑次,我國已累計開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900多萬劑次。
免費接種以擴大接種率
曾益新表示,種種跡象表明,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任務艱巨繁重,特別是春節即將到來,境外回國人員增多,境內人員流動性大,聚集性活動特別是室內活動多,進口冷鏈食品和貨物的流量增大,將加大疫情傳播的風險。
疫苗接種是控制傳染病大流行的最有力武器,因此,曾益新表示,要做好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確保按照計劃按時、規范、安全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努力做到沒有禁忌證的人員“應接盡接”,進一步嚴格規范接種工作。
中國的新冠疫苗接種按照“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于2020年12月15日啟動重點人群接種,比如在航班、邊境口岸、物流等單位工作的高感染風險人群;第二步,是對高危人群進行接種,即一旦感染病毒后,容易發生重癥,甚至容易導致病亡的人群,比如老人、有慢性基礎疾病和糖尿病的人群等;第三步,是對其他普通人群進行接種。
曾益新說,隨著新冠病毒疫苗附條件上市,特別是隨著生產供應保障能力逐步提升,將全面有序地推進高感染風險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接種工作,并實施全民免費接種。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從而構建起免疫屏障,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
鄭忠偉表示,企業在開展疫苗研發、生產、儲存、運輸的過程當中會有成本,因此企業按照新冠疫苗公共產品的屬性,依據成本作出相應的定價。政府相關部門按照相應程序和價格,向企業進行購買,為全民免費接種。
李滔表示,由于建立免疫屏障需要相當大比例的人群接種疫苗,因此有必要采取特殊的舉措,來解決接種疫苗所需的費用問題。這是應對特殊事件的特殊之舉,這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目前,我們正在配合相關部門研究擬定,疫苗附條件上市后接種費用保障的細化操作方案。待批準后,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做好疫苗經費的保障工作,將黨中央、國務院的好政策落到實處。”李滔說,將主要動用醫保基金滾存結余和財政資金,共同承擔新冠疫苗及接種的費用,不影響當期醫保基金的收支,也不會影響大家看病就醫的待遇。
現有疫苗仍可有效應對突變株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明,由于新冠病毒的變異,未來的疫情又將增加不確定性。
英國政府2020年12月14日公布了出現變異新冠病毒的情況,這一變異病毒被命名為B.1.1.7突變株或“VOC-202012/01”。這一突變株目前以傳播迅速著稱,已占英國確診病例的50%~70%,且病毒載量要遠高于以往變異毒株。科學家預測,它將引領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
近日,上海、廣東、山東均在境外輸入性病例中發現了新冠變異毒株感染確診患者,患者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與近期英國報道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
“這個病毒會不會影響到疫苗的保護力,這個情況我們特別關注。”曾益新說,最近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中山大學病毒研究所都專門對這一毒株進行了研究。通過對我國1月份、2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國內出現的病毒,與這次英國的突變株進行對比,發現新冠疫苗免疫猴子和免疫人體產生的抗體,對境內早期的病毒毒株和英國的突變病毒毒株,能夠同樣進行中和。
“至少目前看來,這個病毒的突變不會影響疫苗的保護力,這一點非常明確。”曾益新說。
此外,美國的研究者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且取得了相似的研究成果。
因此,通過更大范圍接種疫苗的免疫策略,依然是目前人類改變未來新冠病毒傳播規律的機會,不僅可以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還可以減少新冠病毒的進一步變異,減少疫苗無法應對的變異毒株出現。
雖然目前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還處在可接受的范圍內,變異速度不是特別快,但曾益新提醒說,病毒的變異是個持續的過程,每天都在發生。
“我們要高度關注這個問題,一方面還是要繼續密切地監測病毒變異情況,另外也要做好應對,萬一突變累積到一定程度,影響到疫苗的保護力,我們也要做提前準備,開展廣譜性的新冠疫苗或者變異后的新冠疫苗研究,以有效應對可能產生的問題。”他說。
疫苗安全性需要更全面的數據
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備受關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月6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23日,全美共有1893360人接種了第一劑輝瑞新冠疫苗,共報告了4393起不良反應事件(不良反應率約為0.2%),其中包括21起過敏反應。
在接種工作中,我國建立了較完善的接種點設置規范、接種人員規范培訓、受種人員篩查、不良反應監測、應急救治、嚴重不良反應專家會診等一系列制度,確保接種工作安全順利。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披露了我國已接種疫苗的不良反應數據:根據監測結果,現在報告上來的疑似不良反應,80%是一般不良反應,其中有十萬分之六是異常反應,在異常反應中大多數都是過敏性皮疹,也有其他的過敏反應,包括血管性水腫等不良反應,嚴重的不良反應大概是百萬分之一。
“通過跟歷史數據相比,沒有出現異常情況,也就是說,跟過去的疫苗嚴重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數據相比,比較一致,沒有出現異常的情況。”王華慶說。
曾益新表示,900多萬劑次的接種,進一步證明了我國新冠病毒疫苗良好的安全性。
不過,對于我國已累計開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900多萬劑這一數字,有消息人士對記者表示,并不算高。
“2020年12月15日召開的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布置會上,要求在1月15日前完成所有重點人群的首針劑接種,2~4周以后接種第二針,確保在2月5日前完成全部兩針劑的接種任務。重點人群至少5000萬,如果要完成兩劑接種,疫苗供應至少1億劑。”該消息人士透露。
一位負責疫苗接種的基層人員表示,雖然國家層面已經表示滅活技術很成熟,使用在很多疫苗的生產中,但是對于新冠疫苗而言,還需要有更全面的試驗數據披露,這不僅對于科學界,包括對公眾而言都很重要。
2020年12月30日,國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旗下所研發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接種后安全性良好,免疫程序兩針接種后,疫苗組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中和抗體陽轉率為99.52%,疫苗針對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的保護效力為79.34%。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