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匹克125·未來運動科技大會研討會在北京黑糖盒子藝術中心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紡織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以及匹克體育的20余位專家與學者圍繞“智能材料研發現狀及其在裝備應用上的展望”這一重大主題進行跨界碰撞交流和深入研討。
西安理工大學、匹克西安新材料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峰分享了自己在考察中觀察的現象:目前國內的智能材料有智能纖維、壓電材料、應力發電等,主要分為主動型與被動型。這些智能材料對外界刺激比較敏感,外界通過某種方式來放出某些信號并且監測。2018年匹克將態極科技運用到運動產品后我們持續研究發現,穿戴型的智能材料在運動裝備上運用有較大的可能性。”
面對這一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朱美芳細致剖析后指出“目前大學里有關智能材料的專利數量較多,但是真正走向產業化的比例比較低。目前我們的科研人員主流還是學生,學生的流動性增強,我們的人才還是半成品,需要到企業去雕琢,進行多學科的交叉流程與合作。科研工作都是有風險的,所以技術投入需要進行多元化投入。目前我們的基礎研究是都國家投入,企業投入的較少。而匹克近幾年在科技創新方面投入了較大的資金和精力,取得卓越的成就,得到界內外的一致好評。因此,希望我們可以聯合匹克體育成立研發中心,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挖掘更多的潛在客戶,充分發揮高校的作用。”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生物力學副教授周興龍提出:“目前體育的發展無時無刻感受著科技所帶來的影響。匹克體育深入投入運動科技的研究,目前取得的科研成果給我們帶來了參考借鑒的作用。將科技材質與科技技術運用到體育產品、體育賽事、體育康復等方向上將會發揮出巨大的能量。”
最后,匹克體育CEO許志華表示:“未來,匹克體育將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在服裝面料進行突破研發。企業內部將成立一個化工部作為一個平臺,各高校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進行廣泛而深入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運動科技創新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和更實成效不斷發展。同時,企業將在全球招攬相關專業與方面的人才,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構建完整的研發體系,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從多維度對“智能材料研發現狀及其在裝備應用上的展望”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相關專家對議題發言進行了點評。會場討論熱烈,學術氛圍濃厚。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