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2015年至今,李某遇上延誤航班近900次,獲得理賠金高達300余萬元,真可謂“航班延誤,發家致富”......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來? ?源丨廣州日報、揚子晚報、現代快報、荔枝新聞
航班延誤
是很多人所不愿遇見的,
但女子李某
卻十分樂于這種情況的發生。
從2015年至今,
李某遇上延誤航班近900次,
獲得理賠金高達300余萬元,
真可謂“航班延誤,發家致富”。

然而,這筆“財富”背后
卻藏著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近日,南京警方將犯罪嫌疑人李某抓獲,
并依法對其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

買機票后專騙航班延誤保費
女子瘋狂詐騙300萬元
4月27日,
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鼓樓派出所
接到某保險公司負責人陳先生的報警,
稱在機票延誤險賠付時,
發現以李某為首的多人,
使用不同護照號身份證號,
多次進行理賠。
陳先生懷疑公司可能遭遇了保險詐騙。
鼓樓警方通過偵查發現,
李某等20余人自2015年至2019年,
在各大保險公司頻繁申請航空延誤險。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經過進一步調查,
民警發現這些賬戶的賠款,
最終都轉賬到了李某的賬戶,
警方推斷李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根據掌握的線索,
民警于4月29日趕赴山東將李某抓獲。

圖為警方從嫌疑人李某處查獲的用于作案的身份信息。
在李某的住所,
辦案民警搜查到大量
用于記賬和航班信息的紙質筆記材料,
以及電腦中多份航空延誤險異常說明樣表。
這些樣表清晰記錄了
其向各大保險公司索賠的詳細信息。
經初步統計,
從2015年至今,
李某共實施詐騙近900次,
獲得理賠金300余萬元。

警方查清!女子詐騙套路敗露
據調查,
李某除了使用自己的身份外,
其他用于購買機票的
身份信息和銀行卡信息,
都是其以買理財為由
從親朋好友處騙來的。

其中一趟航班,
李某以5個人的身份索賠到了10余萬。
能獲得如此高額的理賠金,
李某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呢?
經過民警的細致調查,
真相很快浮出水面。
第一步,選取延誤率高的航班。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的李某,有提前獲取航班取消或延誤信息的途徑,為此她在網絡上挑選了延誤率較高的航班,再去查該航班的航程中有沒有極端天氣。
第二步,虛構不同身份購票并大量投保。李某從親朋好友處騙來20多個身份證號以及護照號,為逃避系統核查,李某虛構不同身份購買機票。為了更具隱蔽性,李某每次購買機票都要用4、5個身份。每一個身份,最多購買30到40份延誤險。
第三步,關注航班信息,伺機退票索賠。由于李某根本不會去乘坐這些航班,因此李某時刻關注航班動態,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會延誤,她就會在飛機起飛之前把票退掉,盡量減少損失。一旦航班出現延誤,李某便開始著手向保險公司索賠。
購買一份保險的保費大概是40元左右,
保險公司因飛機延誤
而賠付的金額在400到2000不等。
如果延誤時間長,
賠付的費用甚至可以到7000-8000多元。
在李某的筆記中,
航班的延誤時間、
投保的保險公司、索賠的金額,
一條條、一筆筆都清楚地記錄著。
李某就是通過購票來虛構行程,
之后利用延誤索賠來達到騙取理賠金的目的。

曾從事過航空服務類工作
失業后打起歪主意...
據警方介紹:航班延誤險屬于商業保險的一種,李某之前曾從事過航空服務類工作,對于飛機延誤信息及保險理賠的流程都有所了解,失業之后的她,便打起了騙取保險公司理賠金的主意。
李某利用其親友身份信息購買機票和飛機延誤險,涉嫌在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時,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險對象,騙取保險公司保險金,客觀上存在刑法評價中的詐騙行為,同時詐騙金額已達到保險詐騙罪的追訴標準。

圖為民警對嫌疑人李某進行訊問。
目前,李某已被鼓樓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