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已有多個國家采取“封國”舉措以遏制疫情傳播,但印度大概是“封國”時確診病例最少的那個國家。
當地時間3月24日,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從當天午夜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為期21天的封閉措施,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當時,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36例,死亡病例10例。

“封國”3天后,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達到887例,死亡病例20例。印度的疫情比較特殊,2月14日前,印度共確診3例病例,且都已治愈出院。此后半個月時間內,印度未報告新增病例,一度在社交媒體上被稱為“奇事”。3月2日,印度新增2例確診病例,此后半月間每日新增病例大多不超過20例。但從3月20日開始,印度單日新增病例大幅增加,最高時單日新增160例(3月27日)。
印度人口大約13.7億,僅次于中國。全國封閉后,印度13.7億人口的日常生活將直接受到影響。不過,總理莫迪顯然認為這是值得的。在24日發表電視講話時,莫迪稱,“如果印度不能很好地處理這21天,那么我們的國家將會倒退21年”。莫迪要求所有印度民眾未來三周內不得外出,印度全國的鐵路、航空、港口等交通方式全面停擺。

據印度中國留學生學聯代表楊同學介紹,在印度正式“封國”前,中國駐印度大使館通過各地區的中資企業給在印度的中國留學生提供了一批抗疫物資,以確保在印中國留學生能夠得到有效防護。

新京報記者連線了正在印度邁索爾上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杰森(化名),聽他講述疫情之下在印度的感受,以及他對于印度疫情的觀察。
杰森來自中國陜西,目前在印度卡納塔克邦邁索爾大學讀本科。目前,杰森已經大四,不出意外,他將于今年7月畢業。
“考慮到學業和旅途感染風險,選擇暫不回國”
新京報:你所在地區的疫情如何?你為何沒有選擇回國?
杰森:相比于許多歐美國家,目前印度的疫情并不算嚴重。我所在的邁索爾市至今只確診了3例病例,而且他們也已經被隔離了起來,所以在整個印度,我們所在的地區也是相對安全的。
疫情發生后,我所在的學校建議我們暫時不要回國,沒有特別緊急的事情盡量待在公寓里不要出門。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我即將于7月中旬畢業,如果這個時候回國了,畢業答辯還有一些考試回不來的話,很可能會被迫重修一年,所以基于簽證、學業方面的考慮我選擇暫不回國。此外,現在全球疫情比較嚴重,回國路途中也存在感染的風險,我覺得暫時留在學校,待在宿舍內做好隔離防護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新京報:你身邊的留學生群體對于印度疫情反應如何?
杰森:我身邊的留學生群體中,有些人選擇了回國,當然也有很多人選擇留下。其實,面對印度的疫情,我們還是會有一點焦慮。因為印度的醫療資源非常緊張,大部分印度人民對這個病毒也不以為意,所以好多留學生都對于印度是否能控制住疫情持懷疑態度。這可能也是部分人選擇回國的原因吧。當然選擇留下的可能是出于對學業的考慮,同時也不想給祖國添麻煩。
“大使館給我們送口罩,但當地人戴口罩的不多”
新京報:自疫情暴發以來,印度當地人戴口罩情況怎么樣?
杰森:疫情開始變得嚴重起來的時候,我們這邊的中國留學生出門都會做好防護措施,譬如戴好口罩、經常用消毒洗手液洗手等。但是據我觀察,當地人戴口罩的并不多,這也是我們非常擔憂的一點。

因為對中國國內的疫情比較關注,我們在印度疫情暴發前就儲備了一些口罩,所以大部分留學生都有囤貨。此外,3月24日,也就是印度正式封鎖的前一天,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為我們在印留學生送來了一批抗疫物資,所以我們并不缺口罩。
![]() |
![]() |
新京報:印度“封國”前你做了哪些準備?當地人對于“封國”是何反應?
杰森:3月24日,聽說印度要開始全面封鎖時,我和室友就去商場買了一個星期的食物與飲用水,同時儲備了一些防疫物資,以確保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可以不出門。當天,我們也看到一些地方的確出現了人群搶購囤貨的現象。
印度“封國”前,一些地方出現人群排隊搶購現象。視頻由受訪者提供
對于“封國”這件事,當地人各種反應都有。有的人認為封鎖能夠幫助他們的國家遏制病毒的傳播,還有的人則認為這會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印度封鎖強度不大、醫療資源緊張,或不利于防控”
新京報:根據你的觀察,你認為印度全面封鎖存在哪些難題?
杰森:首先,我覺得印度封鎖的強度并不大。雖說大街上的人沒有以往那么多,但還是能看到一些人會出現在大街上,所以網絡上才會有那么多警察訓誡違令出門人群的視頻。
其次,印度的貧富差距真的很大。全面封鎖對于那些窮人來說真的很困難,好多窮人可能會因為饑餓不得不出門覓食。
此外,還有好多印度人信奉自己的神,他們覺得病毒并不會感染他們,神會保佑他們,所以就肆無忌憚地出門,不把病毒當一回事。另外,印度的醫療水平不算高,醫療資源非常緊張,這些肯定不利于防控疫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