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之下,全球風險資產價格劇烈波動,一二級市場經受著恐慌情緒和疫情實質沖擊的雙重影響。風暴來臨時,中小企業和部分行業企業估值腰斬、現金流告急。
危機中也有機遇浮現。PE/VC敏銳地捕捉著市場震蕩時的機會,具備一定抗周期性的并購市場悄然變化:市場疲軟,企業面臨缺錢困境,出售意愿增加;另一方面,資產性價比增加,買方對估值的期待值下降,投資者覺得超值。
記者從一級市場投資機構和會計審計機構處了解到,疫情帶來的并購機會被高度關注,但企業基本面受沖擊之時,部分標的資產價格下降,買方出手依舊謹慎,而基于產業鏈整合的并購被認為是當下可選路徑。
在危機中“活下來”
“受疫情全球蔓延影響,全球航空業及相關的旅游業,受供應鏈中斷影響大的制造業,以及受消費者減少出行影響的線下零售、餐飲、娛樂行業的估值將首先受到影響。”安永華北地區交易咨詢主管合伙人朱亞明對記者表示。
供需兩側受到沖擊,現金流情況堪憂或資產結構不健康的企業面臨極大的經營風險。
小村資本董事長馮華偉告訴記者,大部分中小企業面臨的情況是,要么自己先想辦法“活下來”,要么在此次危機中被淘汰。
并購重組或許提供了一條生存路徑。并購市場存在一定抗周期性,這體現在市場疲軟、企業面臨缺錢困境時,對估值的期待值會下降,投資者覺得超值,即市場表現不及預期時,并購活動依然存在。
馮華偉認為,從產業邏輯來講,發生在產業上下游的并購較為可取。對于這類型企業,被并購整合進客戶的供應鏈體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5G行業產業鏈上游做細分市場的企業。
從實際操作層面,他提到,對于基金投資而言,無論是相對寬松的流動性預期,還是A股再融資、并購重組、減持新規等政策,都更加有助于交易的設計和實施。
與此同時,伴隨疫情在全球蔓延,跨境并購迎來機遇。部分機構已提前布局。
光大控股(00165.HK)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從2019年開始,光大控股已提前布局加大募資力度,為2020年跨境并購戰略實施儲備了較為充裕的資金。
“受全球資產價格下跌和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由于估值承壓、債務融資不暢、直接融資渠道收窄等原因,部分優質并購標的整體估值下行,為公司開展并購交易提供了契機。”光大控股人士稱。
買方出手謹慎
記者據公告不完全統計,3月至今,紅宇新材(300345,股吧)(300345.SZ)、建投能源(000600,股吧)(000600.SZ)等公司宣布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事項,終止原因中均提到了疫情對重組事項的影響。
“市場經濟主導的買方依然會相對保守,并購更多依然是出于產業鏈整合和行業發展需要,總體來說,不會因為疫情帶來的短期價格波動就加大出手。”馮華偉說,疫情短期影響不會改變投資機構對長期趨勢的判斷。
記者了解到,多重影響同時發揮作用,一定程度制約著買方在并購市場的動作:并購標的價值評估需重新進行;注冊制實施后一二級市場估值差縮小,并購和IPO的回報趨同;跨境并購監管未放松。
機構已經考慮到企業價值下滑的因素。光大控股表示,受經濟下行和階段性衰退等預期影響,需要對并購標的的持續經營能力、資產管理規模和整體價值進行綜合評估,一定程度上對公司關于并購標的評估、資產整合提出更高要求。
“過度下滑的估值未必有利于并購的達成,能挺住的賣方可能就不愿意賣了。”馮華偉認為,沿著產業鏈的并購會更容易實施,例如并購供應商、競爭對手的交易,因為買方和賣方相對比較熟悉。且從企業估值來看,產業并購方對估值的敏感度會低一些,因為并購價值中包含了產業協同價值。他進一步表示,對于企業而言,如果考慮并購,重點應該是關注被并購企業的整合價值提升。
另一重影響是由資本市場改革帶來的。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改革并進,注冊制已于3月初正式實施,一二級市場在資本市場改革的大背景下正在發生新變化。
“未來注冊制下一二級市場估值差距會縮小,被并購和獨立上市對創始人來說回報可能趨同。因此,未來并購交易會更加注重產業協同效應。”馮華偉表示。
此外,在于對跨境并購的監管并未放松。
朱亞明認為,2018、2019年海外并購交易減少,部分原因是海外市場加強投資監管,限制關鍵行業投資,目前來看并沒有放松監管的趨勢。
最后,從跨境并購的實操層面來看,在疫情沒有解除的情況下,仍較為困難。
看好全年并購情況
從今年前兩月的中企海外并購情況來看,疫情影響有所顯現。
據Mergermarket數據,前兩月宣布的中企海外并購金額為12億美元,去年同期為65億美元,同比下降八成。過去兩年,受政治地緣因素影響,跨境并購市場量價齊跌。
“目前跨境投資將進一步快速回歸理性,企業對已跨境投資的盈利性將有更高要求。”朱亞明認為。
但業內人士對2020年全年的并購活動仍表示看好。
朱亞明認為,困境企業的融資需求會帶來一些交易,從行業來看,疫情也會催生一些新興行業的投資和并購,包括遠程辦公、教育、醫療、生鮮電商等。
而且,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始終是估值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部分企業業績下滑只是由短期需求滯后造成。
“但是通過這次疫情的暴發,投資者會把交易標的抗市場波動能力,及對未來的業務模式影響充分考慮到交易估值及投資戰略當中。”他表示。
偉凱律師事務所上海辦公室合伙人張釗也表示,經濟下行壓力并不會消除戰略買家迫切的需要,它們有獲取技術、進入新市場等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