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沖擊線下消費的當下,消費金融公司線上化轉型的進程正被刺激和加速。
近日,捷信CEO內部公開信流出,信中稱,“公司轉型之旅已經開啟,這是流程自動化與數字化領域取得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必然改變”。
據捷信消費金融2019年港交所7月15日“Home Credit”的IPO招股書中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捷信擁有約5.7萬個由公司員工值班的銷售點,及約36.7萬個主要由零售商員工值班的銷售點,分別占總實體店的13.4%與86.6%。到2019年3月31日,線下放款數據首次少于線上,2019年第一季度捷信通過實體店鋪放款24.45億元,占總貸款金額的49%,通過線上放款25.45億元,占總貸款金額的51%。如此看來,捷信線上化轉型的動作一直在持續。
對此,馬上消費金融創始人兼CEO趙國慶表示,消費金融行業向線上化、數字化發展的大趨勢是歷史必然,轉型是明智之舉。我們愿意提供各種支持以及對行業的理解,支持捷信順利完成轉型。
記者觀察到,消費在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中比重越來越大。2019年6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組織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曾介紹,我國消費占GDP比重連續8年上升,已經成為經濟增長壓艙石。消費占GDP比例已達64%,消費結構正在從吃、穿等生存型消費向文化、教育、旅游、數碼等發展型和品質型消費過渡。消費金融發展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尤其是此次疫情帶來的變化,線上消費成為絕對主力,幾乎涵蓋了柴米油鹽到藥物口罩防疫裝備。據統計,中國年消費總額將超過50萬億,消費金融直接蘊含10萬億元巨量市場。這幾年,我國消費貸款以每年20%以上速度遞增就可見一斑。
中國改革開放風云人物、改革開放40年40人之一的著名經濟學家溫元凱教授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們要拉動消費,推動消費升級。在推動消費升級上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我們的經濟會因此受到提振,不一定要依賴外貿。
可以預見,中國消費金融行業長期向好的前景仍未改變,疫情過后,中國經濟必將會迎來又一個春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