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兩國力爭到2024年將雙邊貿易額翻一番,至2000億美元。 ]
西伯利亞凜冽的寒冬,阻擋不了中俄在能源領域的合作熱情。
當地時間12月2日,隨著中俄領導人共同發出的“供氣”和“接氣”指令,經過5年建設,橫跨中俄兩國的能源大動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即“西伯利亞力量”)正式投產通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在視頻連線中指出,東線天然氣管道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也是雙方深度融通、合作共贏的典范。投產通氣既是重要階段性成果,更是新的合作起點。雙方要打造平安管道、綠色管道、發展管道、友誼管道,全力保證管道建設和投運安全可靠,促進管道沿線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俄總統普京2日表示,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通氣,對于俄中兩國和世界能源市場來說,都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大事。落實這一項目有助于完成2024年俄中雙邊貿易額達2000億美元的任務。同時,他表示,在俄中建交70周年之際,東線天然氣管道開始供氣,此舉將俄中在能源領域的戰略協作提升至全新水平。
上海外國語大學俄羅斯東歐中亞學院研究員韋進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俄天然氣東段管道的投產通氣,不僅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也是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確立后取得的先期成果,更是一項惠及兩國人民的民心工程。”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起自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由布拉戈維申斯克(Blagoveshchensk)進入中國黑龍江省黑河。俄羅斯境內管道全長約3000公里,中國境內段新建管道3371公里。在中國境內,管道途經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9個省區市。
清潔能源合作新時代
2014年5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下稱“俄氣”)與中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簽署了為期30年的東線供氣合同,約定俄方每年通過“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向中方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
據中石油網站消息,本次投產通氣的北段工程,第一年將引進天然氣50億立方米,待中段、南段全線貫通后,這條聯通俄羅斯西伯利亞與中國長三角地區的天然氣管道預計未來30年內能向中國提供總量超過1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一直以來,能源合作占據中俄雙邊合作中的重要地位。海關統計顯示,2018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1070.6億美元,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增幅達到27.1%。主要進出口商品來看,中國對俄出口以機電產品為主,自俄進口主要集中在原油、煤、鋸材等能源資源類產品。中俄兩國力爭到2024年將雙邊貿易額翻一番,至2000億美元。
據天然氣工業公司總裁米勒(Alexey Miller)介紹,為建設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位于俄境內的“西伯利亞力量”管道,俄方動用約一萬名建設者和4500臺設備,穿越10條大河,鋪設了13萬根各種直徑、總重超過180萬噸的管道。最終投產通氣時間由預計的2019年12月20日提前至12月2日。
第一財經記者在俄氣網站上看到,俄氣將這一項目視為“全球油氣產業中最具雄心的投資項目”。東線天然氣管道在俄羅斯境內的天然氣主要源自遠東地區的恰揚金斯科耶(Chayandinskoye)氣田(天然氣儲量1.2萬億立方米)與科維克季斯克(Kovyktinskoye)氣田(天然氣儲量1.5萬億立方米)。目前,管道已從恰揚金斯科耶油氣田獲取天然氣資源。在此基礎上,該氣田還會新建一個油氣生產基地。預期到2024年,這一地區的天然氣開采量會達到250億立方米。同時,在2022年年底,東線天然氣管道還將從科維克季斯克氣田獲取天然氣資源。兩大氣田還將新建一條800公里長的運輸管道。
5年來,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也歷經極端天氣與復雜地形帶來的挑戰。比如,兩大氣田所在的雅庫特地區(Yakutia)的極端最低氣溫達到零下62攝氏度,同時,管道還穿越濕地、高山、凍土等地形。為了保證天然氣的順利運輸,俄方還在管道中利用了防摩擦的潤滑脂技術,以降低天然氣運輸過程中的損耗。
米勒在2日的通氣儀式現場表示:“這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且能惠及中俄雙方的歷史性時刻。因為全球最重要的兩個天然氣供需國開始合作。”在米勒看來,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由此進入了新階段,“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合作時代已來臨。”
韋進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通氣,無論對保障俄羅斯能源的國際出口,還是對于中國能源進口來源多樣化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作為一項綠色能源,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投產通氣,也有利于中國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節能減排,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他說道。
“西線”建設提上議事日程
普京曾表示,資源豐富但是偏遠而人口稀少的遠東地區,對俄羅斯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據俄方統計,俄羅斯遠東地區總面積約占俄羅斯的41%,人口僅有全國的5.6%。近年來俄羅斯政府正不斷推出優惠政策,鼓勵俄羅斯人向東部遷移和定居,并且開發西伯利亞地區的資源。
韋進深指出:“最近幾年,俄羅斯政府出臺了促進能源發展和地區發展的國家戰略規劃。面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東北亞地區需求急劇增長的能源市場,俄羅斯看到了加強地區能源合作對于本國能源行業和地區(尤其是遠東地區)發展的巨大潛力。”
因此,在他看來,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投產通氣,不僅有助于俄羅斯打開中國巨大的能源市場,而且能夠帶動能源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也有助于加強中俄在環境保護、遠東基礎設施建設和促進就業等領域的合作,實現以能源“東進”帶動俄羅斯遠東地區開發和發展中心東移。
俄氣也指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嚴格符合俄羅斯當地的環評標準。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為遠東地區帶來至少1900個就業崗位。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和能源生產國,中俄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韋進深說道,“以中俄石油運輸管道、天然氣運輸管道為代表的‘能源管道’建設合作模式方興未艾,相信未來中俄之間還有更多的能源管道等待建設。”
就在今年9月,普京已委托米勒研究俄羅斯途經蒙古國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可能性,即中俄西線天然氣的運輸。根據克里姆林宮新聞處消息,普京曾建議,應該統計清楚伊爾庫茨克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和亞馬爾地區的天然氣儲量,并確定可以向“西線”提供多少數量的天然氣。“我知道,那里的路線很復雜。但初步研究表明,實現的可能性很大,中方合作伙伴也傾向于這樣做。請你研究這個問題并匯報給我。”普京對米勒說。
韋進深認為,除了“能源管道”建設的合作模式,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已經涵蓋上游開采和中下游的加工生產銷售等領域,圍繞能源進行的設備出口、技術創新也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內容。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