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三季度,陜西省實現生產總值18319.64億元,同比增長5.8%。 ]
在下半年以來的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刺激下,陜西經濟出現止滑回升的跡象,成為地方頂住經濟增速放緩壓力、實現穩增長的一個“模范生”。
陜西省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陜西省實現生產總值18319.64億元,同比增長5.8%。這比上半年的增速提高了0.4個百分點,且其工業、投資等一些指標也出現好轉。
為了沖刺四季度,陜西更是密集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期完成全年任務,并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
頂住下行壓力
陜西經濟在去年還保持了全國領先水平,2018年全年增長了8.3%,排名全國第六。但今年一季度,陜西GDP增速降至6.3%,并在上半年繼續滑落至5.4%,排名退至全國倒數第五。
經濟增速驟降讓陜西著急了。中共陜西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提出,要把穩增長作為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在穩定工業增長、擴大有效投資、抓好項目推進、擴大消費需求上狠下功夫,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此后,陜西連續出臺多項穩增長措施,包括陜西省政府制定了穩增長工作清單,7月出臺了《2019年工業穩增長促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工業措施》),8月又出臺了《陜西省穩投資工作行動方案》(下稱《投資方案》)。
《投資方案》要求強化政府財政資金的效用。各類用于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2019年度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原則上8月底前全部下達完畢。此外,8月底前完成今年新增政府債券發行,及時下達資金預算,財政部門和項目主管部門應在債券發行或上級轉貸資金后3個月內撥付項目單位,項目單位應在1年內支付完畢,形成實物工作量。
這些措施收到了效果。從投資角度來看,前三季度,陜西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0%,雖較上半年回落1.5個百分點,但較1~8月回升0.3個百分點,扭轉了自去年上半年以來的持續回落態勢。
不僅如此,工業的強勁回升成為最大亮點。前三季度,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較上半年加快1.2個百分點。從月度數據來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在9月迎來爆發,當月增長了13.6%,位居全國第一 ,但8月增速仍為-0.2%。
陜西工業實現回升,能源工業功不可沒,其中煤炭產業恢復至關重要。陜西煤炭、油氣等能源化工占比近40%,其中原煤生產在陜西能源工業中占比75%左右,因此煤炭是陜西經濟支柱中的支柱,煤炭行業的興衰直接影響了今年陜西經濟的升降。
根據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發布的通報,今年1月12日,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百吉礦業公司李家溝煤礦發生煤塵爆炸事故,造成21人死亡。這對陜西煤炭工業和能源工業增長產生了重要影響,今年3~5月,陜西原煤產量分別增長了-12.5%、-13.5%和-10.6%。也正是因為煤炭工業遭遇困境,陜西工業增速下行,并影響到能源行業的投資,拖累陜西經濟。
所幸原煤生產自6月以來逐漸恢復正常,陜西6~9月原煤產量分別增長了12.5%、12.1%、2%和11.7%,這使陜西工業逐漸恢復。前三季度,陜西規上能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較上半年加快2.5個百分點。
陜西宏觀經濟學會會長趙銳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采暖季到來,四季度能源工業增速可能會進一步回升,對陜西的經濟增速會起到正向作用。
結構調整任重道遠
雖然三季度經濟數據出現好轉跡象,但2019年陜西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的預期目標7.5%~8%,目前的數據離目標還有距離,因此陜西仍面臨穩增長和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壓力。
9月23日,陜西省發改委召開穩增長專題會議,陜西省發改委黨組書記張曉光要求,按照確定的工作清單,特別要聚焦四季度穩投資工作,圍繞已審批的項目,逐個督促加快形成投資實物工作量,為全省投資指標回升做貢獻。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措施中陜西省發改委要求“現場督戰”。張曉光表示,要瞄準問題、精準發力。對全省投資指標降幅較大地市,各明確一名委領導指導地市開展工作,蹲點督戰、精準施策,確保四季度有關指標實現企穩回升。
10月16日,陜西省政府第二十三次常務會議指出,當前,陜西省經濟運行出現不少積極變化,但仍在低位運行。要把穩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當前,全力實施逆周期調節,一手抓長遠,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任保平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西北地區甚至整個西部地區最大的問題就是結構性問題,傳統動能為主但作用越來越小,工業增速和工業投資都在下降,帶動經濟的新動能不足。
趙銳也表示,從陜西前三季度數據來看,非能源工業增速仍然低迷、工業投資回升力度不夠是必須關注的兩個隱憂。從中期看,還需要在新動能型產業的培育上多下功夫,才能扭轉制約經濟增長的結構性問題。
前三季度,陜西非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5.2%,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7.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0.6%,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20.1%,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14.3%。
從企業效益看,1~8月,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1393.4億元,同比下降10.9%,降幅較上半年擴大1.2個百分點;虧損企業1099戶,虧損面較上半年收窄1.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19.4億元,同比下降17.9%。
任保平表示,以前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解可能只局限為“三去一降一補”,做減法和除法,實際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于創新,做加法和乘法。
上述陜西省政府常務會議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項目化、清單化舉措加快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不斷向高質量方向發展。《工業措施》要求,大力培育汽車、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醫藥、現代化工等新支柱產業,提高總量占比,力爭非能工業增長7.8%以上。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