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間,小米集團公布2018年年報,2018年,小米實現營業收入1749.15億元,凈利潤85.5億元。
圖片來源:小米公司
格力還未正式發布2018年年度,不過格力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18年全年營業總收入在2000億元—2010億元之間,凈利潤在260億元—270億元之間。
董明珠以不太大的優勢贏下了與雷軍的賭約。
賭約以來,格力每年營收都高于小米
2013年12月12日,2013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結果揭曉,雷軍、董明珠一同獲獎。
領獎時,在主持人的“引導”下,雷軍和董明珠就“小米模式和格力模式誰更厲害”展開了辯論。
雷軍表示,小米模式能不能戰勝格力模式,我覺得要看未來5年。請全國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小米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總輸我一塊錢就行了。
董明珠則回應稱:第一,我告訴你這不可能!第二,要賭我跟你賭10個億。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當時站在他們旁邊的分別是馬云和王健林,而在2012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時,王健林和馬云對賭稱:2020年,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50%,王健林給馬云一個億,如果沒到,馬云給王健林一個億。
小米營收五年增長5.5倍,仍低于格力
2013年雙方立下賭約時,小米創辦才3年,年營收300多億元,而格力電器(000651)年營收已經達到1200多億元。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5年時間里,小米營收上漲了約5.5倍,格力只上漲了約67%,在未來某一年小米營收或許會超越格力。
期間,小米和格力都經歷了“滑鐵盧”,小米2014、2015、2016年的營收分別為743億、668億和684億,2015年的營收不升反降,2016年也只是勉強持平。
當時oppo、vivo憑借大量線下門店,出貨量大增,擠壓小米的市場空間,后來小米也發力線下,開了幾百家小米之家。
2014年至2016年,格力和小米出現了神同步,格力的營收也從2014年的1400億降至2015年的1005億,2016年勉強達到1101億。
這三年,格力大力布局多元化,2015年,格力造手機,2016年格力投資銀隆被股東大會否決,但這些業務并未給格力帶來顯著的營收增長。
市值方面,3月19日收盤,格力電器總市值為2840億元人民幣,小米集團總市值為2843億港元,約為2429億元人民幣(按1元人民幣=1.17港元計算)。
賭約之外:小米手機跌至第4名,董明珠急迫多元化
小米手機出貨量僅為華為一半,研發投入只占3.3%
根據IDC數據,2018年小米手機國內出貨量排名第4,事實上,目前國內主要手機廠商只有華為、小米、oppo、vivo這四家,可以說小米排名最末。
圖片來源:騰訊證券
2018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同比增幅達15.5%,vivo出貨量同比增幅也達10.8%,而小米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5.6%。
對小米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危險信號。
尤其是第四季度小米手機下滑非常明顯,2018全年小米營收增速為52.6%,凈利潤增速為59.5%,而第四季度營收增速為26.5%,凈利潤增速僅為6.6%。其中,手機出貨從第三季度的3330萬下降到第四季度的2500萬,環比減少25%。
也難怪雷軍在1月份發布會上放豪言: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2月份,小米還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并將紅米手機獨立成新的紅米(Redmi)品牌,希望在手機出貨量上獲得突破。
除了手機出貨量下滑,研發投入占比低也是小米的一個隱憂。2018年小米研發投入為58億元,研發占營收的比例僅為3.3%。
圖片來源:小米公司
黃牛盛行,小米品牌受影響
研發投入占比低導致小米過度依賴高通芯片、三星屏幕等,需要和蘋果、三星、oppo、vivo爭搶有限的產能,導致小米手機頻繁缺貨。例如,3月14日,小米宣布取消原定于3月15日上午進行小米9 SE和小米9透明尊享版的發售。
因為頻繁缺貨,目前小米手機市場中存在大量黃牛,黃牛利用軟件搶貨,再加價賣給米粉,導致部分米粉不滿。
盡管雷軍宣布小米硬件凈利潤低于1%,但經過黃牛加價后,消費者并沒有享受到這部分優惠。
更有網友稱黃牛是小米的陰謀。
當提到小米手機,大家的第一反應不是性能好不好、外觀美不美,而是缺貨、黃牛時,用戶對小米品牌的認可度會越來越低,那時小米就真的危險了。
空調占比超八成,格力電器多元化碰壁
小米手機有危機,格力電器同樣有,在格力電器2018年中報中,空調業務占格力總營收的比例高達83.34%。
空調領域除了美的、海爾、奧克斯這些傳統競爭對手外,小米、蘇寧易購等也先后宣布要造空調。
在被問到怎么看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做空調時,董明珠表示:如果你的質量沒有別人好,技術沒有別人強,才會感覺到有壓力。
但董明珠也清楚格力過度依賴空調業務的弊端,也先后在手機、電動汽車上有動作,不過效果并不理想。
2018年格力開始進軍芯片領域,董明珠表態:哪怕投資500億,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
8月份,格力電器出資10億元成立了全資子公司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隨后又出資30億,聯合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2018年安世半導體芯片出貨量超過 1000 億顆、位居全球第一。
物聯網的競賽才剛剛開始
目前,小米主要做手機,格力賣空調,兩者交集并不大,雷軍和董明珠之間更多是因為10億賭約而被“捆綁”在一起。
未來,隨著物聯網的到來,格力和小米可能就要成為真正的競爭對手,面臨貼身肉搏。
研究機構預測:2018年中國IoT(物聯網)行業市場規模突破2萬億元,到2022年將接近7.2萬億元,物聯網將對各行業產生間接價值,產業規模到2025年將占到國內經濟總產值的11%。
未來手機行業也許不會再高速增長了,小米已經把物聯網當做核心戰略,雷軍在發布會上稱:未來5年,小米將在IoT領域持續投入超過100億元。
董明珠一直不愿意放棄手機業務,3月6日,格力手機3正式發布,也正是因為手機是家電互聯互通、智能家居生態閉環的關鍵。
雷軍和董明珠之間沒有誰是永恒的贏家,也沒有誰是真正的輸家,小米在年報中著重介紹了線下渠道的拓展現狀,2018年小米之家+授權店的總數達1964個,而2017年僅為343個。
3月3日,董明珠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也開設了一個微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銷售額就突破200萬元。
董明珠有一個名叫“董明珠自媒體”的微信公眾號,這個公眾號里有一個“明珠商城”微店。
未來,在物聯網、智能家居領域,小米和格力或許還會成為親密的合作伙伴。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FX168。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