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計!男比女多3164萬人!你,慌了嗎?
中國經營報
國家統計局今天(1月21日)上午公布的數據,顯示了我國人口結構的新變化:2018年新出生人口較2017年減少200萬;同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在2012年開始進入下行拐點并延續至今,到2018年年末,累計減少勞動力超2700萬人。
數據顯示,2018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
其中,我國新出生人口1523萬人, 人口出生率為10.94‰。
《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對比近幾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發現,2018年新出生人口較2016年實施“全面兩孩”第一年的1786萬低263萬,較2017年的1723萬低200萬。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字較實施“全面兩孩”前一年的2015年(1655萬)還低132萬。
“2018年新出生人口數量證明了此前我們2018年出生人口下降的預判,但也沒想到降這么多。”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院王廣州也告訴記者:“下降的原因估計是生育旺盛期婦女人數、一孩和二孩生育率都下降了!
根據王廣州此前的研究預測,“全面兩孩”實施后,2018年的最低出生人口預測為1651.18萬。
多位受訪專家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2018年出生人口下降符合此前預期。
國家衛健委直屬單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匡時此前曾預判,2018年我國出生人口規模在1500萬和1600萬之間。
由任澤平領銜的恒大研究院在2019年1月2日發布的人口報告中稱,“全面兩孩”政策不及預期,生育堆積效應業已消退,2018年出生人口或降至1500萬以下。
“2018年實際出生人口是1523萬,比上年減少200萬,比當時的最低預測少了559萬,比假設不實施‘全面兩孩’還少了202萬!比丝趯W者黃文政向記者表示。
目前,聯合國相關機構以及我國的權威研究機構都預測,未來我國出生人口的長期來看是呈現下降趨勢。
不過黃匡時表示,下降是平穩的,整個“十三五”時期的出生人口呈現“前兩年高、后三年平穩”的格局,“十四五”時期的平均出生人口預計1400萬左右,“十五五”時期預計在1300萬左右。
針對目前的人口形勢和持續低生育率,多項研究稱應該進行前瞻性的政策調整和干預。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在2019年1月3日發布的《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指出,長期的人口衰退,尤其是伴隨著不斷加劇的老齡化,勢必會帶來非常不利的社會經濟后果。中國的人口負增長已經勢不可當,從現在開始亟須開展研究和進行政策儲備。
王廣州的研究也顯示,“全面兩孩”生育政策調整并不足以實現總和生育率穩定在1.8左右的人口發展戰略目標,抑制生育的因素不斷強化,人口長期快速減少和快速老齡化趨勢不可避免,跨越低生育率陷阱任務艱巨。
恒大研究院的報告認為,2030年20~35歲主力育齡婦女規模將比2017年減少31%,其中25~30歲生育旺盛期婦女將減少44%,后續出生人口恐將大幅下滑,預計2030年將降至1100多萬、較2017年減少1/3。
此外,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連續第七年下降。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972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4.3%。這一數字比2017年的90199萬減少約470萬。
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在持續了相當長時期的增長后,在2012年開始進入下行拐點并延續至今,到2018年年末,累計減少勞動力超2700萬人。
國家統計局還公布了我國性別比情況,到2018年年末,我國男性人口71351萬人,女性人口68187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4(以女性為100)。2018年我國人口性別比較2017年下降0.17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5~2017年,中國總人口性別比走勢呈現下降趨勢,從2005年的106.3下降到2017年的104.81。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