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1月15日上午,北京市政協第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市政協委員、臺盟北京市委秘書長陳偉建議,進一步做精、做細京臺兩地文化交流合作,挖掘臺灣與大陸同根、同宗、同源的歷史記憶,通過傳統、現代的文化展示手段展示出來,講好北京故事,打造北京歷史文化的“金名片”。
2018年2月,國務院臺辦、國家發改委等29個部門共同出臺了《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31條措施”。北京市也于當年10月,在31條措施基礎上,出臺《關于深化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55條措施”。
陳偉認為,55條措施涵蓋為臺資企業在京投資和經濟合作、鼓勵京臺兩地教育文化交流合作,以及為在京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和便利三方面內容。涉及內容之多、開放力度之大、范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為進一步提升措施落實效果,陳偉建議為臺灣同胞打通政策信息傳播的最后一公里,做好政策宣傳、解讀等工作,加強與臺灣臺胞的交流溝通,廣泛收集意見。
陳偉同時指出,55條措施雖然已經發布,但是政策落實涉及的單位對措施的知曉度還不高,臺灣同胞在學習、就業等方面還未能及時享受到同等待遇和便利條件,如居住證的使用功能在入住酒店、辦理信用卡等方面和大陸的身份證還存在差距,使用不方便。
為此,陳偉建議在相關部門出臺55條措施配套政策的基礎上,加大對55條措施具體執行部門和單位的培訓力度,提高政策知曉度,推動相關措施更好落地。
此外,陳偉提出,發揮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優勢,助力京臺兩地文化交流合作和文化融合。在北京55條措施中,關于推動京臺文化交流合作和文化融合的政策有10余條。北京作為首都和全國文化中心,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資源集聚,在助力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和文化融合上具有明顯優勢。
陳偉建議,進一步做精、做細京臺兩地文化交流合作,把蘊含在傳統文化、現代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內涵挖掘出來,把臺灣與大陸同根、同宗、同源的歷史記憶挖掘出來,通過傳統、現代的文化展示手段展示出來,講好北京故事,打造北京歷史文化的“金名片”,讓中華優秀文化往深了做,往心里走,推動京臺兩地同胞共同傳承、弘揚、分享中華優秀文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