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月10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9年1月10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國和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并答記者問。
以下為文字實錄:
記者:目前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一些企業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的要求是非常迫切的,請國家稅務總局王司長介紹目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工作開展的情況。基于企業轉變經營模式的新訴求,試點在政策設計和管理制度上做了哪些創新?謝謝。
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司長王道樹:謝謝光明日報記者朋友的提問。先跟大家報告一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開展的情況。剛才李署長已經做了總體介紹,從稅務部門的角度,我把有關進展情況和具體數據跟大家報告一下。
自2016年11月1日起,按照國務院的部署,稅務總局會同財政部、海關總署分兩批先后在全國2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了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資格試點。
總體來看,試點運行情況良好,截止到去年12月底,試點的2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共有133戶企業申請參加試點,其中生產型企業88戶,貿易型企業45戶;試點企業已累計實現銷售2808億元,其中外銷收入2617億元,內銷收入191億元。在這個過程當中,這些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64237份,開票金額166億元,其中銷項稅額27億元。
關于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創新問題。在政策設計方面有兩個創新:一是區內企業向境內區外的企業銷售產品,可以直接向對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對方可以獲得抵扣。二是區內企業從境內區外企業購買原材料或者承接區外委托加工的業務,可以向對方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可以用于抵扣。基于這樣的政策設計,海關特殊監管區內的企業“跟國內做生意”更加便利,同時企業開展“兩頭在外”的業務,在這個政策設計下仍然不受影響,從而較好地滿足了企業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利用兩種資源的訴求。
在管理制度方面。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的創新體現在確定“一個原則”和建立“一個機制”方面。
“一個原則”就是“企業自愿”的原則。在試點企業的選擇上,我們堅持以企業發展為中心,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允許企業根據自己的經營模式、產品的內銷和外銷的比例,以及使用進口料件和國產料件的比例等情況,不同的企業這方面的比例關系不一樣。企業自己決定是否參加試點。我們提供規范明確的稅收征管環境,由企業自主來進行決策。
建立“一個機制”就是退出機制。考慮到企業參加試點以后,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企業經營模式也可能相應會發生調整。在2018年進一步擴大試點時,我們對此前相關的管理制度也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引入了試點企業退出機制,試點企業根據自身經營模式發展變化情況,自主做出調整,在辦結相關手續的情況下可以退出試點,這樣給了企業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進一步增強這些企業發展的活力和競爭力。
謝謝大家,也借此機會表達新聞界朋友對稅收工作的長期支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