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則“萬峰去職”傳言,引發新華保險(601336,股吧)股價異動。
作為市值上千億的大藍籌,新華保險何以盤中跌停,蒸發市值上百億?成立23年,幾度風云、數代強人,新華保險幾乎經歷了企業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坎坷。
從股東內訌,到關國亮身陷囹圄;從孫兵及團隊的出走,到老帥康典救火;從何志光掛冠離去,到萬峰空降轉型,輿論總不會忘記新華保險。難得的是,歷經風雨新華保險依舊有著頗受市場認可的業績。
早年的治理結構缺失,并未令之掉隊,以生猛市場風格殺入行業前三。2010年后備戰IPO,新華保險成為國內保險A+H第四股,市值一度登上2000億平臺,躋身世界500強。
近年之結構調整也是趕上了轉型黃金機遇期的尾巴——提前斬掉躉繳、銀保、回歸長期、保障類產品恰好符合隨后的主流監管政策。
無重大虧損、損失等負面經營風險的前提下,何以因一則人事變動掀起如此波瀾?靈魂人物固然重要,但總資產7000億元、有著躋身世界500強實力的大型上市壽險公司早已進入穩健發展期,股價何以如此脆弱?
是市場的過激、輿論的片面,還是二者兼而有之的非理性過度反應,抑或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我們該如何看待新華保險股價的這次暴跌?準確地說該如何看待新華保險目前的境況?我們不妨順著問題倒推原因。
復盤新華暴跌:百億市值的無妄之災
1月4日的A股生動演繹了悲歡離合。
上午,A股擊穿2018年的底——2449點;下午,央行釋放降準1%的重磅利好,A股迎來絕地反擊。還是這個下午,一條“新華保險現任董事長兼CEO萬峰不再連任”的消息不脛而走,多家媒體追蹤報道。
釋放1.5萬億元流動性的刺激中,1月7日A股普漲。同日,根正苗紅的大盤股新華保險放量暴跌。A股開盤即大幅跳水的走勢引發市場恐慌,上午跌幅超過8%,下午一度跌停,尾盤強勢拉升還是以跌6.72%收盤;同期,新華保險H股跌7.57%。
當日,新華保險A股、H股兩市合計蒸發市值超過100億元。
無重大虧損、重大損失等重大負面的情況下,一片猜忌與茫然。
隨后,新華保險發布公告:第六屆董事會屆滿,正在籌劃董事會換屆事宜,公司經營一切正常。

兩條暴跌導火索:去職傳言+負面言論
第一條,“萬峰去職”傳言。
出眾的專業素養、靚麗的保險履歷,加之“敢言”、“針砭行業”的語言風格,萬峰頗受媒體及分析師推崇。尤其是在中國保險行業轉型回歸的當下,新華保險之轉型進一步得到輿論認可。
作為新華保險轉型的靈魂人物,市場擔心——萬峰一旦離開,新華轉型得不到繼續實施,新進入者甚至會改變既定戰略。
第二條,媒體放大了萬峰公開言論的利空部分。
還是1月4日,萬峰在一場保險論壇上分享了對中國壽險行業的判斷,認為壽險拐點已現。
這次分享與之此前多次分享差別不大,依舊是普及壽險經營的常識,并繼續看好養老險、健康險的未來。
或許是敏感的股市時點,這一次媒體集中放大了他對2019年的負面展望:
2019年總保費做好了是持平,做不好可能就是負增長。
四大原因:2019年首年保費預計繼續負增長+續期保費由2018年36%的增幅將降至2019年的個位數+健康險難敵理財險帶來的保費缺口+險企投資回報率回落。
基于數據的判斷并無太多瑕疵,亦是行業情況的真實預判,事實上根據《今日保》掌握的數據,2019年開門紅的數據已經驗證萬峰的判斷。
原本正常的保險行業內部討論,經由媒體放大變成“萬峰對2019年壽險行業展望偏負面”、“保險不行了”等利空言論。
全民媒體的時代,“閃崩、黑天鵝、崩盤、千億保險帝國怎么了”等先后出現,迅速發酵至資本市場,多投資、證券類媒體。
更深層次的原因:中國保險正處爬坡期
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A股市場的大幅下挫、轉型保障之適應期、車險風云再起籠罩下的財險市場,皆是中國保險未來之痛。
事實上,自2018年三季度保險公司經營情況即不樂觀。壽險公司大面積負增長已經定局;財險方面,車險費改三期一旦全國推廣,財險保費的負增長也是定局,情況比壽險更嚴峻。
營收增幅乏力,乃資本市場無法忍受之境況,且這一情況將在轉型中持續存在。
2018年前三季度,壽險“老六家”合計凈利潤環比少收近20億元;同期,財險老三家凈利潤環比下滑最少者,是40%。
外部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保險公司內部轉型的爬坡,及最具競爭優勢的巨頭型保險公司盈利的收窄,是當前中國保險行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值得關注的還有,2017年后的保險股牛貫大藍籌,遠勝小盤股。當前的熊市氛圍中,自動激發了市場補跌需求。
一定程度上也解釋了,1月7日其他上市保險公司股價的下跌。
萬峰拐點論的正確解讀:啟幕健康險+養老險的黃金時代
當前中國壽險正處于“從過度依賴躉繳業務和中短存續期業務的發展支撐保費平臺,到最終實現依靠續期業務增長帶動總保費增長的良性循環”的轉型拐點期。
萬峰認為拐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①產品由理財型走向健康險和養老險。
2018年,壽險行業保費增幅緩慢的主要原因是理財型產品首年保費的負增長,同期健康險首年保費出現大幅增長,2019年依舊會延續這種發展態勢。
②繳費久期由躉繳走向期繳。
整個行業已經認識到——躉繳保費和期繳保費對保險公司持續發展能力的影響,部分壽險公司轉型的成功,已經證明這一模式的效果。
③保費增長由高速轉向低速。
連續數年的保費超高速增長,在2018年告一段落。這一年,首年保費呈現大幅度負增長態勢。基于首年保費+續期保費等于總保費的邏輯,預示了2018年后的壽險行業短期內難以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趨勢。
基于上述三點,萬峰判斷中國壽險行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將走向養老保險、健康保險的黃金時代。
兩點原因:
其一,外部發展環境,包括宏觀環境和監管環境要求中國保險業從規模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
其二,依壽險經營常識,全球壽險市場的主要業務是養老險和健康險,中國正在回歸的路上。
龐大的人口基數,和中國養老險、健康險處于起步階段的現實,足夠支撐中國壽險的又一個大時代。
一旦走過爬坡期,中國壽險將進入快速增長時代。
新華的現狀:從轉型期步入發展期
萬峰曾在不同場合提及轉型目標:降低壽險企業利潤對利差的依賴程度,形成具有強大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合理利潤結構。
進一步解釋,即減少保險公司對利差的依賴,讓死差成為一個穩定的利潤來源。同時通過控制成本及各項增收,實現費差。
保費+久期+產品結構的調整,萬峰操刀新華保險轉型之三部曲,也符合其判斷的三個拐點論。
如今,新華保險已經完成了保費和久期結構的轉型,進入產品結構調整后的發展期,成效漸顯。
一度糾結的保費方面,新華一改轉型期間負增長、微增長的局面,2018年在行業負增長的情況下實現了兩位數增長,歷史上首次前三季度保費過千億。
業務結構方面,2018年上半年健康險保費超過222億元,全年個險渠道健康險首年保費超過100億元。
期間,萬峰親發賀信,解釋了100億健康險新單的蘊意:
當前銷售100億10期業務,實際銷售額是1000億元;20年期就是2000億元。
利潤方面是最直接的體現,2018上半年,新華保險凈利潤77.02億元,2017年全年為53.83億元。
相對于保費、利潤、產品結構等硬指標的改善,新華保險轉型的最大底蘊是建立了一只可以銷售健康保障類產品的隊伍和后援體系。
這也是保險公司轉型健康險的真正痛點。
2018年底的開放日上,新華保險方面表示,經兩年探索,其已經通過編制風險管理師教材,開展培訓、資格考試、認證等方式,推出業內第一只風險管理師隊伍。
預計2019年底,新華保險將有10萬人獲得風險管理師的資格。
銷售隊伍之外,新華保險2017年委托瑞士再保險定制課程為之培訓了一批核保、核賠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萬峰稱之為“這開創了中國‘兩核’培訓史上的先河”。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