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象牙塔里內斯文掃地的丑聞 |
|
|
北京大學王銘銘 |
“王銘銘事件”終有結論,北大校方公布了對他的處理,停止他招收博士生,免去其擔任的學術職務,包括北大民俗學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學系學術委員、人類學教研室主任等職。[詳細] |
清華大學
教授劉輝 |
原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助理劉輝是由于在申請清華大學職位、職務以及在個人網頁中提供的個人履歷、學術成果的材料存在嚴重不實,被撤銷教授職務并被解聘。清華大學新聞中心有關負責人也證實了這個原因的正確性。[詳細] |
同濟大學
楊杰 |
同濟大學經過對“楊杰學術造假事件”深入調查后,日前做出決定:終止與楊杰2007年7月到期的聘用合同,解除其同濟大學教授任職職務的聘任,楊杰將不再擔任任何教學事務。[詳細] |
中科院
謝華安 |
2007年12月27日,北京,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福建農科院研究員、著名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謝華安榜上有名。同一天,福州,福建農科院兩名退休研究員給著名打假網站新語絲發去郵件,內稱謝華安有論文是抄襲他作而成。[詳細] |
武漢大學
周長城 |
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4月出版的《經濟社會學》一書給作者周長城帶來了麻煩,從今年3月16日起,署名張斌的網友陸續在學術批評網發表四篇文章,稱周在該書中剽竊8萬多字。[詳細] |
復旦大學
—三違規 |
復旦大學對外通報了今年5月以來,該校學術規范委員會收到的三起學術違規舉報事件的處理結果。在其官方網站上貼出的“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通告”中,以近3000字的篇幅詳細公布調查審議結論和處理建議。
[詳細] |
|
|
【焦點案件回顧】學術腐敗“屢見不鮮” |
學術和學術中人都腐敗了,這個社會的肌體已經到了多么危險的程度是怎么想象都不為過的。其實,中國大陸學術界的腐敗早已不是新聞,至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浮出了水面。
[詳細][評論] |
|

|
【分析評論】學術腐敗何以從丑陋"進化"到常態? |
身為堂堂大學教授,對身份、臉面、名譽和地位,還是比較看重的。想到今日顏面盡失、斯文掃地,估計當初打死也不去做那蠅營狗茍、偷偷摸摸的勾當。面對著輿論的討伐,領導的詰難,同事的嘲弄,學生的哂笑,家人的奚落,這種給靈魂戴上枷鎖的精神處罰,仿佛油鍋里的魚般難以煎熬。[詳細][評論] |
|

|
【措施】查處學術腐敗應引入外部督查機制 |
值得注意的應是如何能使查處學術腐敗更具客觀性和公平性,而不是僅依靠一個單位內部的行政停職決定來解決,因為它只能治標而無法徹底遏制學術腐敗。有些事情就是因為考慮得太多了,反而忘卻了“回避”這個最基本的保障公平的原則。查處學術腐敗亦是這個道理。
[詳細][評論] |
|

|
|
下期預報 |
 |
改革開放三十年:醫療書 |
|
|
|
|
|